
形容声音清脆或音节铿锵。 唐 白居易 《听田顺儿歌》诗:“戛玉敲冰声未停,嫌云不遏入青冥。”参见“ 戛玉 ”。
"戛玉敲冰"(jiá yù qiāo bīng)是一个具有丰富意象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声音清脆悦耳或诗文音节铿锵、意境清冷高洁。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文学典籍的详细解释:
字面构成
整体字面义:模拟敲击玉石与冰块时发出的清脆、透亮之声。
核心比喻义
比喻声音或语言如玉石相击、冰凌碎裂般清脆悦耳、铿锵有力,或形容诗文音节爽利、意境清冷高绝(《汉语大词典》第7卷,p. 1103)。
形容音乐或歌声
唐代白居易《听田顺儿歌》云:"戛玉敲冰声未停,嫌云不遏入青冥",以玉冰之声喻歌声清越穿透云霄(《全唐诗》卷445)。
→权威来源:中华书局《全唐诗》电子版(链接)。
评价诗文韵律
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评李白诗"如戛玉敲冰,一片天籁",强调其语言节奏如金石相振,自然脱俗(卷上)。
→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说诗晬语校注》(1988版,p. 62)。
象征品格高洁
宋代文人以"戛玉敲冰"喻指孤高不群的节操,如《宋诗纪事》载"此心明似镜,戛玉更敲冰",以清冷之声比拟心志澄澈(卷五十六)。
《汉语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20)
释义:形容声音清脆或诗文音节铿锵。引《文心雕龙·声律》"玲如振玉"为源流佐证(p. 487)。
→来源:商务印书馆官网。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6)
注:"戛"通"戞",击也;"敲冰"取《淮南子·说山训》"击冰如玉"之象(p. 689)。
→来源:中华书局古籍库。
"戛玉敲冰"以物象之声凝练艺术之美,既承载古典诗学的音律理想,亦映射文人精神中的冰玉之质。其跨域应用(音乐、文学、人格喻指)彰显汉语成语的意象张力和文化深度。
“戛玉敲冰”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jiá yù qiāo bīng,源自唐代白居易的《听田顺儿歌》。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本义与引申义
结构解析
成语由“戛玉”和“敲冰”两个动宾短语并列组成。“戛”意为敲击,“玉”象征贵重与清越;“敲冰”则突出声音的清脆,二者结合强化了音节的节奏感与美感。
相关辨析
需注意与另一成语“敲冰戛玉”(qiāo bīng jiá yù)区分:后者更强调乐声的清润动听(如宋代杨无咎词中用法),而“戛玉敲冰”侧重声音的清脆与气节的象征。
现代应用
多用于文学创作或艺术评论中,例如形容音乐、朗诵的感染力,或赞美人物的高尚品格。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白居易的《听田顺儿歌》及宋代杨无咎的《垂丝钓》。
懊憹曲辬白贬望惨颜充饥画饼楚骓从嫁猝猝错乱盗香彫靡鼎郊观定倾扶危短途丰端风神蜂脂讣帖服约哥罗芳挂劲孤恩负义闺人喉结胡貉绛仙价银继古开今己见金碧荧煌惊慌无措楷栻琅疏勒令联衔露朴緑樽駡喝莫训南歌子内厅匹配萋毁嶔崟秋翅鹊巢鸠居扇面逝波收生四壁厢四乳素怀俗教索贿亡赖子围壍萎萎衰衰鲜艳瑕弃下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