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編年體的意思、編年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編年體的解釋

[in the style of annals;in chronological order] 一種按時間順序編排史實的史書體裁

詳細解釋

中國 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特點是按時間順序編排史實。《竹書紀年》《春秋》為 中國 最早的編年體史書。 漢 司馬遷 改編年為紀傳, 漢 荀悅 又改紀傳為編年,自是紀傳與編年并行。至 宋 司馬光 撰《資治通鑒》,上起 周威王 二十二年,下迄 五代 末,前後1362年,以通史編年,成為編年體史書的巨著。編年體以年月為經,以事實為緯,容易看出同時期各事件之間的聯繫,但記事前後分隔,首尾難以聯貫,曆史人物的生平和典章制度等也不易詳其源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編年體是中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以時間為線索,按年、月、日順序編排曆史事件。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特點

編年體以時間為中心,通過“以事系日、以日系時、以時系年”的方式記錄曆史,形成“以時間為經,史事為緯”的叙事結構。這種體裁能清晰反映同一時期不同事件間的關聯,但不易集中描述單一事件的完整過程。

二、典型史書舉例

  1. 《春秋》:中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相傳由孔子整理,記載魯國曆史。
  2. 《左傳》:對《春秋》的補充和擴展,叙事更為詳盡。
  3. 《資治通鑒》:北宋司馬光編纂,涵蓋16朝曆史,是編年體通史的巅峰之作。
  4. 《竹書紀年》:戰國時期的編年體史書,内容涉及夏至戰國的曆史。

三、優缺點分析

四、曆史地位與發展

編年體是中國最古老的史書體裁之一,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隋書·經籍志》稱其為“古史”。漢代以後,雖紀傳體成為正史主流,但編年體仍與紀傳體互補發展,如荀悅《漢紀》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他編年體史書(如《後漢紀》《國榷》等),可參考相關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編年體》的意思

《編年體》是一種曆史記載方式,通過按照年代順序編排事件來記錄曆史。它是一種更為系統和有條理的史書寫作方式,旨在讓讀者能夠更清晰地了解曆史發展的脈絡和時序。

《編年體》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編年體》這個詞可以拆分為“纟”、“千”、“一”、“大”四個部首,總共有13畫。

《編年體》的來源

《編年體》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史書《史記》中。《史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由司馬遷所著。司馬遷在史記中采用了編年體的方式,将曆史事件按照年代順序進行編排,成為後來編年體的鼻祖。

《編年體》的繁體

《編年體》這個詞的繁體字為「編年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編年體」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一般都是以縱向書寫,從上到下,從右到左的方式記錄。

《編年體》的例句

古代編年體經典例句:"公元前841年,齊國穆公去世,齊悼公即位。"

相關詞彙

組詞:編年史、編年紀事、編年體史書

近義詞:編年紀實、編年曆史

反義詞:紀傳體、縱橫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