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推聾裝啞的意思、推聾裝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推聾裝啞的解釋

[pretend to be ignorant of sth.;pretend to be deaf and dumb] 裝聾作啞,比喻裝作一無所知的樣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推聾裝啞”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 (tuī lóng zhuāng yǎ),其核心含義是假裝不知道或故意不理睬,以逃避責任或避免參與某事。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比喻
    字面意為“裝作聾子和啞巴”,引申為對明顯的事實或問題故意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假裝一無所知。
  2. 行為動機
    通常用于描述因不願承擔責任、避免沖突或隱藏真實意圖而采取的策略性沉默。

二、用法與示例

  1. 語法功能
    作謂語、賓語或定語,如:“他面對質問,幹脆推聾裝啞。”
  2. 典型例句
    • 《西遊記》第23回:“三藏聞言,推聾妝啞,瞑目甯心,寂然不答。”
    • 現代用法:“同事互相推诿時,他常推聾裝啞,置身事外。”

三、近義詞與結構


四、使用場景

適用于需要委婉批評他人逃避态度的語境,如職場推責、家庭矛盾或社會事件中的沉默态度。


若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古典用例或變體(如“推聾做啞”),可參考《西遊記》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推聾裝啞的意思

《推聾裝啞》是一個成語,形容故意裝作聾啞而不作聲,以脫避責任或不正當的動機隱藏自己。通常用來形容不願或不敢表明自己的真實意圖或立場。

拆分部首和筆畫

《推聾裝啞》拆分為“推”、“聾”、“裝”和“啞”四個字。

部首:推(手部),聾(耳部),裝(衣部),啞(口部)。

筆畫:推(8畫),聾(11畫),裝(12畫),啞(10畫)。

來源和繁體

《推聾裝啞》源自《史記·李斯列傳》,原文為“推眩耳飾”。在古代,朝廷官員曾佩戴眩耳飾,用以提醒自己要小心言辭,不要洩露秘密或批評皇帝。後來,這個詞被改成“推聾裝啞”流傳至今。

在繁體中,除了簡體的“推聾裝啞”,還有“推聾裝啞”的書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法中,推聾裝啞的漢字分别有以下變化:

推:朔字邊推、敦煌字推、頁面字推、缙紳字推。

聾:又稱聾,無頭、童字、厾、耴、鳦。

裝:又稱裝、裝。

啞:又稱啞、唵、唹、啞、垭、曣、迓、靉。

例句

1. 他們一直推聾裝啞,不願就這個問題發表意見。

2. 政府官員常常推聾裝啞以逃避民衆對他們的質疑。

3. 面對老師的提問,他推聾裝啞,不敢回答。

組詞

推波助瀾、推敲、裝模作樣、啞巴虧、聾子看戲。

近義詞

敷衍塞責、搪塞、隱瞞、回避、虛僞。

反義詞

直言不諱、坦誠、坦率、真誠、堅持原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