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蘊藏、出産銅礦的山。《史記·佞幸列傳》:“﹝ 文帝 ﹞於是賜 鄧通 蜀 嚴道 銅山,得自鑄錢,‘鄧氏錢’布天下。” 唐 羅隱 《後雪賦》:“至若漲鹽池之水,屹銅山之巔,觸類而生,不可殫言。” 清 吳偉業 《贈陸生》詩:“銅山一旦拉然崩,卻笑 黔婁 此中死。”
(2).指金錢;錢庫。 清 唐孫華 《時世公子行》:“銅山恨不移屋底,錙銖計算争錐刀。” 清 吳熾昌 《客窗閑話·呆官》:“眷戀銅山,徘徊阿堵。” 清 洪楝園 《後南柯·辭職》:“作清官不願銅山大,作贜官須把黎民刮。”
“銅山”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具體如下:
字面解釋
指蘊藏或出産銅礦的山。例如《史記·佞幸列傳》記載,漢文帝賜予鄧通蜀地嚴道的銅山,使其得以鑄錢,可見銅山在古代是重要的資源地。
引申義
因銅礦象征財富,後引申為金錢或錢庫。清代文獻中常用此比喻,如“銅山恨不移屋底”形容對財富的渴望。
成語用法
文化象征
銅山常與權力、經濟挂鈎,如漢代允許諸侯開采銅山鑄币,間接影響政權穩固。
地理名稱
文學意象
古詩文中常以銅山暗喻財富或政治資本,如清代吳偉業詩句“銅山一旦拉然崩”諷喻財富崩塌。
“銅山”兼具自然礦産、財富象征、文化隱喻三重屬性,既可指實際礦山或地名,也可用于抽象表達。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典故或地理背景,可參考《史記》及地方志文獻。
銅山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由銅礦山所指的地方。它通常用來形容具有豐富銅資源的地方。
銅山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金(jin1),表示與金屬相關。它總共有10個筆畫。
銅山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的金屬冶煉時期。它的繁體字為銅山。
在古代,銅山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考古發現,一些古代文獻中使用了類似于「釬山」或「鏤山」的寫法來表示銅山的概念。
1. 這一地區是一個著名的銅山區,擁有豐富的銅礦資源。
2. 我們正在考慮在銅山附近建設一座新的礦石加工廠。
銅山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一些相關的詞彙,如:
- 銅山礦:指位于銅山區的銅礦
- 銅山區:指以銅山為中心的地理範圍
- 銅山工人:從事銅山開采和冶煉工作的人
與銅山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
- 銅礦山:與銅山同指銅礦資源豐富的山地
- 銅礦區:與銅山區類似,指以銅礦為主要資源的區域
銅山的反義詞是指與銅相反的物質或地形,例如:
- 鐵山:指鐵礦資源豐富的山地
- 石山:指石礦資源豐富的山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