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銅山的意思、銅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銅山的解釋

(1).蘊藏、出産銅礦的山。《史記·佞幸列傳》:“﹝ 文帝 ﹞於是賜 鄧通 蜀 嚴道 銅山,得自鑄錢,‘鄧氏錢’布天下。” 唐 羅隱 《後雪賦》:“至若漲鹽池之水,屹銅山之巔,觸類而生,不可殫言。” 清 吳偉業 《贈陸生》詩:“銅山一旦拉然崩,卻笑 黔婁 此中死。”

(2).指金錢;錢庫。 清 唐孫華 《時世公子行》:“銅山恨不移屋底,錙銖計算争錐刀。” 清 吳熾昌 《客窗閑話·呆官》:“眷戀銅山,徘徊阿堵。” 清 洪楝園 《後南柯·辭職》:“作清官不願銅山大,作贜官須把黎民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銅山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闡釋:

一、字源與本義

銅山(tóng shān)指富含銅礦的山脈,本義為自然形成的銅礦聚集地。《漢語大詞典》釋為:“産銅之山,亦指銅礦。” 其構詞法為偏正結構,“銅”表材質屬性,“山”表地理形态,強調地質資源的天然分布特性。

二、曆史典故與引申義

該詞因漢代鄧通鑄錢典故衍生出“財富象征”的引申義。據《史記·佞幸列傳》載,漢文帝賜蜀郡嚴道銅山予鄧通,允其私鑄銅錢,緻“鄧氏錢布天下”。後世遂以“銅山”喻指財源根基,如成語“銅山西崩,洛鐘東應”(《世說新語·文學》)喻事物相互感應,亦暗含經濟關聯性。

三、地質學與工業術語

現代語境中,“銅山”作為專業術語,指具有開采價值的銅礦床分布區。地質學強調其形成與岩漿活動、沉積作用相關,如《中國大百科全書·地質卷》界定為“銅元素富集達工業品位的礦化山地”。典型代表有安徽銅陵銅礦帶、江西德興銅礦等。

四、文化意象與隱喻

在文學作品中,“銅山”常承載雙重意象:

  1. 物質財富:如清代趙翼詩句“銅山萬仞聳峥嵘,鑄就人間貨殖名”;
  2. 資源枯竭警示:典故“鄧通餓死”(《漢書》)反喻過度依賴資源終緻衰敗,成為警世隱喻。

參考資料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史記·卷一百二十五·佞幸列傳第六十五》(中華書局點校本)
  3. 《中國大百科全書·地質學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銅山”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具體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指蘊藏或出産銅礦的山。例如《史記·佞幸列傳》記載,漢文帝賜予鄧通蜀地嚴道的銅山,使其得以鑄錢,可見銅山在古代是重要的資源地。

  2. 引申義
    因銅礦象征財富,後引申為金錢或錢庫。清代文獻中常用此比喻,如“銅山恨不移屋底”形容對財富的渴望。


二、成語與典故

  1. 成語用法

    • 銅山金穴:比喻看似普通之處隱藏巨大財富(如礦藏或商機)。
    • 銅山西崩,洛鐘東應:出自《南史》,表示事物間相互關聯,類似“蝴蝶效應”。
  2. 文化象征
    銅山常與權力、經濟挂鈎,如漢代允許諸侯開采銅山鑄币,間接影響政權穩固。


三、實際應用

  1. 地理名稱

    • 河南泌陽銅山:因山體富含銅礦得名,現為旅遊景點。
    • 安徽銅陵銅山:直接反映當地銅礦資源豐富,印證“古銅都”曆史。
  2. 文學意象
    古詩文中常以銅山暗喻財富或政治資本,如清代吳偉業詩句“銅山一旦拉然崩”諷喻財富崩塌。


“銅山”兼具自然礦産、財富象征、文化隱喻三重屬性,既可指實際礦山或地名,也可用于抽象表達。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典故或地理背景,可參考《史記》及地方志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皚白班倕本像标新競異冰魂素魄冰凘稱快歹人碓屋恩臨泛拚煩手燔灼分局敷珍斧锧躬履宮門抄顧己還贓胡拜湖濱惠施貨值護院茳芏僭竊膠體寄畫驚歎進食擊破口氣雷轟薦福碑輪廓嘔喁判處潘菽偏裨潑男潑女卿霭窮絝球衣起音澀于言論扇闆省馬雙掩宿處天媛鶗鴃通電通禮曈曈投晚偎妻靠婦五零二落無妄之災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