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編甿的意思、編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編甿的解釋

編入戶籍的平民。 唐 康骈 《劇談錄·袁相雪換金縣令》:“ 李汧公 鎮 鳳翔 ,有屬邑編甿,因耨田得馬蹏金一甕。”《舊唐書·懿宗紀》:“編甿失業,丘井無人。” 宋 王禹偁 《送榮禮丞赴宋都序》:“撫臨近輔,利澤編甿,君之望也,公之職也,可不勉哉!” 明 唐順之 《與陳遜齋巡按書》:“編甿之役,既非所以僭於縉紳之交;稼穡之論,亦非所以參於政事之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編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指編入戶籍的平民,即被政府登記在冊的普通百姓。這一用法多見于唐宋時期的文獻,強調平民的戶籍身份。

  2. 字義拆解

    • 編:意為“編入、組織”,如戶籍編制。
    • 甿(méng):同“氓”,指平民,尤其指從事農耕的底層民衆。兩字組合後,特指受戶籍制度管理的庶民。
  3. 文獻用例
    唐代康骈《劇談錄》提到“屬邑編甿”因耕作發現財物;《舊唐書》用“編甿失業”描述戶籍人口流散的現象。這些例子均體現該詞與戶籍、民生的關聯。

  4. 曆史演變
    隨着古代戶籍制度的發展,“編甿”逐漸成為官方文書中對平民的正式稱謂,區别于未入籍的流民或特權階層。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劇談錄》《舊唐書》等史料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編甿》是一個古代漢字,它的意思是編織田野。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纟”部,表示與紡織相關的事物;右邊是“田”部,表示農田。它的總體結構由6個筆畫組成。《編甿》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農耕社會,表示人們用稻草、樹枝等制作編織品的場景。 在繁體字中,《編甿》的寫法并沒有什麼變化,仍然是由相同的部首和筆畫組成。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編甿》這個詞的古代寫法中,紡織的“纟”部分更為形象,更加注重表現編織的動作。田字部分則更加類似田地的形狀。這種寫法體現了古代人們對農業和手工藝的重視。 例句: 1. 她坐在田野邊,專心地編甿。 2. 這個編甿技藝已經傳承了好幾代。 與《編甿》相關的組詞有編制、編織、編篾等。它們都含有“纟”部,表示與紡織相關的意思。 與《編甿》相似的詞有編種、編排等,它們都具有編制、安排的意思。 反義詞方面,暫時找不到與《編甿》完全相反的詞彙。 希望這些回答可以幫到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