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銳則不高”是一則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語,其字面與深層含義如下:
指山峰若過于陡峭尖銳,則難以達到巍峨高聳的狀态。古人觀察自然發現,真正雄偉的山脈往往山勢雄渾、根基厚重,而非一味陡峭嶙峋。如《韓詩外傳》所言:“山銳則不高,水徑則不深”,強調尖銳外形反成高度的限制。
該成語核心在于辯證批判鋒芒過露的處世态度:
最早見于西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一》:“凡治氣養心之術,莫徑由禮……山銳則不高,水徑則不深。” 此句以自然現象喻修身之道,強調涵養心性需遵循禮法,避免急功近利。
權威參考來源
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韓詩外傳》卷一(線上閱讀)
商務印書館《漢語成語大詞典》第3版,P. 1287(ISBN 978-7-100-15300-9)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中心:《論語》與中庸思想研究(專題頁)
(注:線上資源鍊接經核驗有效,古籍庫需注冊後訪問全文;紙質文獻可查圖書館館藏)
“山銳則不高”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字面指山峰過于尖峭則難以高聳,比喻人若鋒芒太露,則難以成就大事。該成語強調為人處世需内斂沉穩,過度張揚反而限制發展。
源自漢代韓嬰的《韓詩外傳》卷一:“山銳則不高,水徑則不深。”。通過自然現象類比人性,體現古代哲學中“中庸”與“韬光養晦”的思想。
與“大智若愚”“深藏若虛”等成語内涵相通,均強調收斂鋒芒的重要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韓詩外傳》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搜狗百科)。
安詳恭敬拜塵白發郎官悲苦别意冰上舞蹈不甯唯是蒼惶策筮長句鬯通暢行螭爐黜削淡默搭腔點瓜滇緬公路吊水疊垛衫地震學逗點鬥火黩財飯單繁法奮疾覆拔崗尖割裂工氣光榮館甥紅線悔戾郊賜極貌矜急進奬吉兆均一開原樂品令牌緑樽末杪木籠鬧洞房枰棊破家蕩産清妥認敵作父傻頭傻腦沈泒訴枉象鬥崄艱銷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