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誓;盟誓。《三國志·吳志·孫晧傳論》:“昔 舜 禹 躬稼,至聖之德,猶或矢誓衆臣,予違女弼……況 晧 兇頑,肆行殘6*暴。”《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咎繇 與 舜 禹 共談, 周公 與臣下矢誓。”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矢誓漢語 快速查詢。
“矢誓”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ǐ shì,意為立誓、盟誓,指通過鄭重的方式表達決心或承諾。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義拆分
文獻出處
該詞多見于古代典籍,例如:
現代用法
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多用于書面或仿古表述,如“矢誓忠貞”“矢志改革”等。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獻原文,可參考《三國志》相關篇章或權威詞典。
矢誓(shǐ shì)是一個古漢字詞語,由“矢”和“誓”兩個字組成。
矢(shǐ)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表示弓箭。它由矢部作為部首,總共5畫。
誓(shì)也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表示發誓。它由讠部和咳部作為部首,總共13畫。
矢誓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堅定的立下誓言或宣誓的行為。
在繁體字中,矢誓的寫法是「矢誓」,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矢的形狀略有不同,像一個弓箭頭的形狀,可以看出它表示了弓箭的意思。而誓的寫法也有一些變化,例如在篆書中,它的形狀更加簡化,隻有8畫。
例句:他矢誓要保護家人的安全。
組詞:誠矢志、誓師、矢志不渝。
近義詞:立誓、發誓。
反義詞:背誓、失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