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籬的意思、闌籬的詳細解釋
闌籬的解釋
謂圍起籬笆。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厓腋有草庵,且闌籬種菜芋,亦道士舍。”
詞語分解
- 闌的解釋 闌 (闌) á 同“欄”①。 同“攔”。 〔闌幹〕a.同“欄杆”;b.縱橫交錯,參差錯落,如“夢啼妝淚紅闌闌”。 〔闌入〕進入不應進去的地方,混進,如“無票不得闌闌。” 殘,盡,晚:夜闌人靜。闌珊。
- 籬的解釋 籬 (籬) í 用竹、葦、樹枝等編成的圍牆屏障:籬笆(“笆”讀輕聲)。樊籬。籬落。籬牆。籬栅。籬障。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闌籬”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圍起籬笆”,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詞義:指用竹子、樹枝、荊條等材料編紮成圍欄的動作或狀态,常用于描述田園、屋舍等場所的邊界設置。
- 詞性:動詞性短語,強調圍護或隔離的行為。
字義分解
- 闌(lán):
- 通“欄”,指欄杆或類似結構;
- 亦有“攔阻”之意;
- 引申為“将盡”,如“夜闌人靜”。
- 籬(lí):
- 指用竹、葦、秫稭等編織的圍欄設施,如“籬笆”“樊籬”。
文獻出處
元代劉祁《歸潛志》卷十三記載:“厓腋有草庵,且闌籬種菜芋,亦道士舍。”
此例中,“闌籬”描述道士在草庵旁圍籬種菜的情景,體現其實際應用。
相關詞語
- 近義詞:圍籬、編籬、紮籬
- 關聯成語:春意闌珊(“闌”表将盡)、寄人籬下(“籬”表依附)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典文獻或田園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見,常見于詩詞或曆史描述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字源或例句,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歸潛志》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闌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圈圍起來的籬笆或圍牆,一種用來限制或保護的結構。它可以用于圍繞庭院、莊園、花園等地方,形成一道界限,并起到安全防護的作用。
闌籬的構字部首是阝(阜),它是一個表示防禦的偏旁部首。阜字的筆畫為8畫。闌字的另一個部首是木,表示與木材相關,可能指示這個結構是由木頭制造而成的。
關于闌籬這個詞的來源,據推測,它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邶風·竹竿》一篇中。在古代,闌籬的寫法是“闌闾”。闌與闾同音,意味着一個在城郭内部莊嚴的城門。而闌指城門前的籬笆或圍牆,用于限制和保護。
闌籬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是「闌籬」。其中,「闌」與繁體的「闌」相同,表示城門前的籬笆。「籬」則是指由竹子或木頭制成的籬笆。
在古時候的寫法中,闌的上面有個「火」字旁(稱為火旁補),表示闌中的火炭。而闌的下方是一個「亻」字旁,表示人,可能指示守衛或居住在闌内的人。
以下是一個關于闌籬的例句:
園中的闌籬高高地聳立着,将花草與外界隔開,給人一種安全與私密的感覺。
一些與闌籬相關的詞語有:
組詞:庭院、籬笆、圍牆、花園、園林
近義詞:圍欄、栅欄、牆壁、圍隔
反義詞:開放、通透、無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