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忌的意思、大忌的詳細解釋
大忌的解釋
(1).古代稱先王、先後的忌辰。 漢 賈誼 《新書·傅職》:“不知日月之不時節、不知先王之諱與國之大忌……凡此其屬,太史之任也。”《舊五代史·梁書·末帝紀上》:“ 太祖皇帝 六月二日大忌,朕聞 姬周 以還,并用通喪之禮。”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十:“ 太祖 開國,雖追贈 僖祖 以下四廟,然惟 宣祖 、 昭憲皇後 為大忌,前一日不坐。”
(2).國家的禁令。 漢 蔡邕 《文範先生陳仲弓銘》:“乃離密網,以就禁錮,潛復不式,十有八年。大忌蠲除,舉賢良方正,大将軍、司徒并辟。”
(3).重要的禁忌。《後漢書·隗嚣傳》:“﹝ 莽 ﹞冥昧觸冒,不顧大忌。”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張總兵》:“軍中機宜動為賊覺,兵家大忌也。” 洪深 《戲的念詞與詩的朗誦》:“凡是意識地控制呼吸的,平常說話,聽來已極不自然。而朗誦的節奏,更無有不是呆闆機械的,這是大忌。”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忌的解釋 忌 ì 嫉妒,憎恨:猜忌。忌才。忌能。忌妒。忌賢妒能。 害怕,畏懼:顧忌。肆無忌憚。 禁戒:忌戒。忌食。忌諱。禁忌。 父母或祖先死亡的日子,迷信稱不吉利的日子:忌日。忌辰。生忌(已死父母的生日)。
網絡擴展解釋
“大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具體如下:
1.古代先王、先後的忌辰
指古代帝王或已故尊長去世的紀念日,需遵循特定的禮儀或禁忌。例如,宋代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記載,宋代皇室會将宣祖、昭憲皇後的忌辰定為“大忌”,期間暫停日常政務。
2.國家的禁令
特指古代由國家頒布、需嚴格遵守的法規或禁忌。如《後漢書》提到王莽“不顧大忌”,即指觸犯國家禁令;漢代蔡邕的文中也提到“大忌蠲除”與解除禁令相關。
3.重要的禁忌
泛指社會文化中需嚴格遵守的忌諱,涉及道德、習俗或行為規範。例如:
- 在人際關系中,“不忠”被視為大忌;
- 軍事上,盲目暴露戰略意圖是“兵家大忌”(《三國演義》中連營七百裡即犯此忌);
- 經濟層面,過度揮霍可能導緻家道中落,也被稱為大忌。
4.使用場景與延伸
- 古代:多與禮儀、國政相關(如忌辰、禁令);
- 現代:更強調社會或個人層面的禁忌(如職場、家庭中的忌諱行為)。
5.相關文獻參考
可查閱《新書·傅職》《老學庵筆記》《後漢書》等古籍,或現代詞典如漢典、查字典,了解更詳細釋義及曆史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忌這個詞的意思:
大忌是指非常忌諱、極端忌諱的意思,通常用來形容某個行為或事物,被認為是不可觸碰或不可逾越的禁忌。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大字的部首是大,因此大忌的部首也是大。大字的筆畫總共有三畫,所以大忌的筆畫也是三畫。
來源:
大忌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在古代《周易》中,大忌指的是天象上的不吉利現象。後來,這個詞逐漸泛指一切不吉利、忌諱的事物,成為現代漢語中的詞彙之一。
繁體字:
大忌的繁體字為「大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大忌的寫法和現代基本相同,即「大忌」。
例句:
1. 在這個文化背景下,觸碰這些大忌是非常不明智的。
2. 考試期間要特别避免犯下大忌,遵守規則才能取得好成績。
組詞:
大忌沒有固定的相關組詞。
近義詞:
大忌的近義詞有:忌諱、禁忌、戒律、忌口。
反義詞:
大忌的反義詞是:大膽、無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