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貢和賦稅。《國語·魯語下》:“今我小侯也,處大國之間,繕貢賦以共從者,猶懼有讨。” 唐 杜甫 《有感》詩之三:“ 洛下 舟車入,天中貢賦均。” 明 徐光啟 《拟緩舉三殿及朝門工程疏》:“民樂生則貢賦完而帑藏實,材用備而工役勸。”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序說:“所分的貢也有許多不近情理,譬如 中國 鐵器的使用似乎一直到 周 初才萌芽了的,而在 梁州 的貢賦上便已經有‘鐵’。”
貢賦是中國古代重要的財政制度,其含義和演變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貢賦制度或案例分析,可參考《國語》《漢書·食貨志》等典籍。
《貢賦》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向上級上繳物品或征收稅款。在古代社會,貢賦是統治者對下屬地區或臣民的一種收取財物和金錢的方式,也是維系統治秩序和國家財政的重要渠道。
《貢賦》由左邊的貝部和右邊的谷部組成。以谷部作為部首,貢賦的總筆畫數為16畫。
《貢賦》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說文解字》中,貢賦被解釋為“天子所收祭祀之物”,即向天子獻上的祭品。繁體字為「供貢」。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貢賦》在古時候的寫法為:
《貢》的古字形為「貢」,上方為「曰」字,表示上級;下方為「貝」,表示貢品。
《賦》的古字形為「賦」,上方為「畐」,表示倉庫或庫房;下方為「貝」,表示稅賦。
1. 在古代中國,各地的貢賦是皇帝重要的財政來源。
2. 她受命代表國家向國際組織繳納巨額的貢賦。
- 貢品:指向上級獻上的珍貴物品或禮儀。
- 貢金:指向上級進貢的金錢。
- 進貢:指向上級獻上財物或資源。
- 上繳:指将財物或款項交給上級。
- 接收:指接受對方貢獻的物品或財務。
- 征收:指向下級或民衆收取財物或稅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