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百草的意思、鬥百草的詳細解釋
鬥百草的解釋
亦作“鬭百草”。一種古代遊戲。競采花草,比賽多寡優劣,常于端午行之。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鬭百草之戲。” 唐 鄭谷 《采桑》詩:“何如鬭百草,賭取鳳皇釵。”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十七出:“清曉,侍婢不惜千金,相呼鬥百草。” 明 高明 《琵琶記·牛氏規奴》:“院公踢氣毬不好,便和你鬭百草耍子。”亦省作“ 鬥草 ”。 唐 白居易 《觀兒戲》詩:“弄塵復鬭草,盡日樂嬉嬉。” 明 賈仲名 《金安壽》第二折:“佳人鬭草,公子粧幺,鞦韆料峭,鼓吹遊遨。”《紅樓夢》第二三回:“每日隻和姊妹丫頭們一處,或讀書,或寫字,或彈琴下棋,作畫吟詩,以至描鸞刺鳳,鬥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無所不至。” 清 彭孫遹 《金粟閨詞》之四四:“鬭艸歸來香徑裡,裙花深處涴芹泥。”
詞語分解
- 鬥的解釋 鬥 ǒ 中國市制容量單位(十升為一鬥,十鬥為一石):鬥酒隻雞(經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簡單酒食,家常便飯)。 量糧食的器具:鬥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狹小,見識短淺)。 形容小東西的大:鬥膽。 形容大東西的小:鬥
- 百草的解釋 各種草類。亦指各種花木。《莊子·庚桑楚》:“夫春氣發而百草生,正得秋而萬寳成。” 漢 王充 《論衡·幸偶》:“夫百草之類,皆有補益,遭醫人採掇,成為良藥。”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王微》:“
網絡擴展解釋
“鬥百草”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傳統遊戲,又稱“鬥草”,主要流行于端午節期間。以下是關于該詞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起源
-
基本含義
指人們采集花草進行比賽,以品種數量、新奇程度或名稱對仗的巧妙性為評判标準。其名稱中的“鬥”即競争,“百草”泛指各類植物。
-
曆史起源
- 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記載:“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鬭百草之戲”。
- 最初與端午采草藥驅邪避災的習俗相關,古人認為五月是“惡月”,需通過百草解厄。
二、形式分類
-
實物鬥草
參與者外出采集花草,以品種多寡、稀有程度分勝負,常見于民間。
-
文鬥對仗
文人雅士以花草名稱對仗為遊戲,如“狗耳草”對“雞冠花”,講究文學性和知識性,唐宋時期尤為盛行。
-
童趣玩法
兒童常以草莖交叉拉扯,斷者為輸,形式簡單卻充滿趣味。
三、文化影響與演變
- 節日關聯:明清時期成為端午标志性活動,與踏青、采藥等習俗結合。
- 文學意象:常見于詩詞歌賦,如鄭谷《采桑》詩雲“何如鬭百草,賭取鳳皇釵”,體現古人的生活情趣。
四、現代釋義延伸
現多用于比喻某人在特定領域(如學術、技藝)超越衆人,含褒義。例如:“他在古典文學領域堪稱鬥百草。”
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參考古籍《荊楚歲時記》或民俗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鬥百草》這個詞意思是指草木相争、争鬥激烈的場面。它的拆分部首為“鬥”、“百”、“草”,共計8個筆畫。《鬥百草》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在該書中有林黛玉的詩句“鬥百草,不擇衆生。”。
《鬥百草》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鬥百草」。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相比有所變化,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字形可能會與古代寫法有所不同,但字義是相同的。
以下是個例句:在戰場上,勇士們鬥百草,奮力拼搏。
與《鬥百草》相關的組詞有:百草心、鬥志、百花盛開。
近義詞可能包括:百花齊放、百般争鋒。
反義詞可能包括:和諧共榮、和平相處。
希望這些信息能滿足你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