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嘴瓶。 唐 馮贽 《雲仙雜記·過門錢》:“ 龍山 康甫 慷慨不覊,每日置酒於門,邀留賓客。不住者贈過門錢。日費酒者鶴嘴缾二十。”
“鶴嘴缾”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hè zuǐ píng,其核心含義是長嘴瓶。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文獻出處
該詞可見于唐代馮贽的《雲仙雜記·過門錢》,文中提到:“龍山康甫慷慨不覊,每日置酒于門,邀留賓客。不住者贈過門錢,日費酒者鶴嘴缾二十。”
此例說明,鶴嘴缾在古代可能作為酒器使用,且容量較大(日消耗量達二十瓶)。
其他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或文化背景,可參考《雲仙雜記》等古籍文獻。
《鶴嘴缾》這個詞指的是一種古代用陶瓷制成的容器,其形狀類似于鶴鳥的嘴巴,上部開口,下部收口,用來盛裝飲食或其他物品。
《鶴嘴缾》的拆分部首為鳥,共有16個筆畫。
《鶴嘴缾》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鶴鳴》一詩中:“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見君子,憔悴如也。”其中“陟”指攀登,“采”指采摘,“鶴鳴”是指鶴鳥的叫聲。後來,“鶴嘴缾”一詞逐漸代指這種形狀特殊的陶瓷容器。
《鶴嘴缾》的繁體字為「鶴嘴缾」。
在古時候,鶴嘴缾的漢字寫法為「鶴喙瓶」。
1. 他從櫃子裡拿出一個精美的鶴嘴缾,放在桌子上展示。
2. 這個鶴嘴缾的工藝非常精細,看起來十分美觀。
鶴頭、嘴巴、缾子、陶瓷。
鶴口
瓷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