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天子郊祭時所設立的壇位。《書·召诰》“越三日丁巳,用牲于郊,牛二” 孔 傳:“於乙卯三日用牲,告立郊位於天,以 後稷 配,故二牛。” 孔穎達 疏:“今非常祭之月而特用牲祭天,知是郊位既定,告天使知,而今後常以此處祭天也。”
郊位是古代漢語中與祭祀禮儀相關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形和典籍用例兩方面解析。從構詞法來看,“郊”本義指距都城百裡以内的區域,《說文解字》釋為“距國百裡為郊”,後特指帝王祭天的場所;“位”則指祭祀時設立的壇位,《周禮·春官》記載“掌設王之社壝,為位”。二字合稱,特指帝王在郊祀大典中設立的祭天壇位。
這一概念在《禮記·郊特牲》中得到系統闡述:“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大報天而主日也。兆于南郊,就陽位也。”鄭玄注曰:“郊位必在國陽者,取日之方中,陽氣盛明。”可見郊位的确立需遵循陰陽五行學說,選定國都南郊的特定方位,體現古人“象天法地”的宇宙觀。這種制度化的空間設置,成為古代中國“天人合一”政治理念的重要實踐載體。
根據多個文獻資料綜合,“郊位”是一個古代祭祀相關的專有名詞,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指古代天子舉行郊祭儀式時設立的專用祭壇位置。郊祭是周代最高規格的祭天禮儀,通常在都城郊外設立祭壇,故稱「郊位」。
二、詞語出處 源自《尚書·召诰》記載的祭祀事件,孔穎達注釋明确指出:「郊位既定,告天使知」,說明這是通過特定儀式向天宣告祭祀位置的固定化禮儀。文獻記載需用兩頭牛作為祭品,并以後稷配享。
三、結構分析 • 郊:指都城外的區域,如《說文解字》注「距國百裡為郊」 • 位:特指祭祀活動中神聖化的空間方位
建議:由于該詞屬于古代禮制術語,若需深入理解可參閱《周禮》《禮記》等禮學經典。當前網絡釋義多源自對孔穎達注疏的轉述,權威性有限。
阿姑拜會鮑謝坌沒冰棍倉皇出逃赪肩貸子打埋伏丹镂戥子電暈二仲方兄放瘀風帳輔酶幹噎觀睹谷口子真滑跌滑浄虎威假人假義舊雅戟枝科舉制空國之侯狂墨蘭燈樂頌貍裘六區镂身悶打颏年邁魄力親接勤心牷牲繞彎兒三代省魁申徒式闾收禽水害水甬術學筍屐縧辮恬漠天至題劍提取推己及物悟對銷複吸集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