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戥子的意思、戥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戥子的解釋

用以稱量微量物品的小型杆秤。最大單位以兩計,最小以厘計。《紅樓夢》第五一回:“ 麝月 便拿了一塊銀子,提起戥子來問 寳玉 :‘那是一兩的星兒?’” 丁玲 《三日雜記》:“村長把線團都收了去,一個個的在小戥子上稱,幾個人細細的評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戥子(拼音:děng zi)是一種傳統精密衡器,主要用于稱量微量貴重物品。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與用途
戥子學名戥秤,屬于小型杆秤,最大計量單位為“兩”,最小可至“厘”。其設計專用于稱量金、銀、珠寶、名貴藥材及香料等,因精度高且用料考究,兼具實用與收藏價值。

二、結構與材質

  1. 戥子杆:核心部件,材質包括象牙、烏木、青銅或動物硬骨,需兼具重量與韌性。
  2. 戥子盤:放置物品的容器,多為青銅或紫銅材質。
  3. 戥子錘(秤砣):形制多樣,如圓柱體、橢圓形等,部分戥子配有兩個不同重量的錘以擴大稱量範圍。

三、曆史與文化

四、文獻記載
《紅樓夢》《三俠五義》等古籍中均有使用記載,如《紅樓夢》第五十一回描述麝月用戥子稱銀兩的場景。

戥子融合了古代工藝智慧與道德文化,既是實用工具,也是曆史見證。若需完整信息,可查閱古籍或專業收藏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戥子的意思

戥子是指古代用來鬥量貨物的一種工具,類似于現代的秤或稱。它由兩個扁平的鐵闆組成,其中一個鐵闆上有凹槽來放入貨物進行稱量。戥子主要用于衡量金銀等貴重貨物的重量。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戥字由部首戈和通偏頁組成,共8畫。

來源和繁體

戥子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商業和貿易發展的時期。古籍《爾雅》中曾記載了“子戥者千二百錢”這樣的用法。戥字在繁體中仍然保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戥字古時寫法略有差異,主要體現在字形的細節上。在篆書、隸書和楷書中,戥字有時會略顯不同,但整體結構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

1. 在古代,商人們常常使用戥子來衡量貨物的重量。

2. 他小心翼翼地将黃金放入戥子中稱量,以确保準确無誤。

組詞

戥子本身是具體的物品,故沒有常見的與其相關的組詞。

近義詞

秤、稱量器具

反義詞

衡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