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申徒的意思、申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申徒的解釋

(1).即司徒。官名。申,通“ 司 ”。《史記·留侯世家》:“ 項梁 使 良 求 韓成 ,立以為 韓王 。以 良 為 韓 申徒,與 韓王 将千餘人西略 韓 地,得數城。”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即司徒耳,但語音訛轉,故字亦隨改。”

(2).複姓。申,通“ 司 ”。 殷商 時有 申徒狄 。見《莊子·大宗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申徒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淵源的複姓,其含義與演變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姓氏起源與基本釋義

  1. 古代複姓

    “申徒”屬罕見複姓,源于商周時期的官職制度。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其本為“司徒”一職的異寫,後演變為姓氏。司徒為古代掌管土地、教化之官,故“申徒”隱含“主理民政”“教化百姓”之義 。

  2. 字形演變與通假

    漢代典籍中常出現“申徒”與“司徒”“勝屠”混用現象。如《史記·留侯世家》載“申徒狄”即“司徒狄”,清代學者梁玉繩在《史記志疑》中指出此為“同音通假”之例 。

二、曆史人物與文獻記載

  1. 代表人物申徒狄

    商末賢臣申徒狄因谏君未果抱石投河,其事見于《莊子·盜跖》《荀子·不苟》,被奉為忠臣典範。此典故強化了姓氏“忠直守節”的文化内涵 。

  2. 姓氏流變

    東漢《風俗通義·姓氏篇》載:“申徒氏,本司徒氏,避諱改申徒。”說明漢代因避諱制度導緻字形分化。至南北朝後,該姓逐漸融入“司徒”氏或消失 。

三、現代使用與學術考據

現代漢語中“申徒”作為姓氏已極罕見,僅存于少數族譜及曆史研究。文字學者王力在《同源字典》中通過音韻學分析,證實“申”“司”上古音近(同屬心母真部),佐證其同源關系 。


參考文獻來源:

  1. 鄭樵《通志·氏族略》(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梁玉繩《史記志疑》(稿本影印版)
  3. 《莊子集釋》(郭慶藩輯,中華書局)
  4. 應劭《風俗通義校注》(王利器校注,中華書局)
  5. 王力《同源字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申徒”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釋:

一、官職名稱

  1. 基本釋義
    “申徒”是古代官職“司徒”的别稱,因“申”通“司”而得名。司徒在周代位列三公,主管教化、土地和民政事務。例如《史記·留侯世家》記載張良被任命為“韓申徒”,即韓國的司徒官職。

  2. 曆史用例
    據《漢書·張良傳》記載,“申徒”在漢代文獻中常作為“司徒”的俗稱使用,如“韓申徒”即“韓司徒”,體現了古代官職名稱的音轉現象。

二、姓氏來源

  1. 複姓演變
    “申徒”作為姓氏,源于“司徒”的變體,屬罕見複姓。例如殷商時期的賢人申徒狄,其記載見于《莊子·大宗師》。

  2. 音義關聯
    姓氏中的“申”同樣通“司”,表明該姓與官職“司徒”存在淵源,可能由官職名演化而來。

補充說明

部分文獻提到“申徒”作為成語,指代學徒期或學習過程(如、2),但這一用法較冷門,且多見于現代網絡詞典,傳統典籍中未明确記載。建議優先參考《史記》《漢書》等權威史料中的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暧然百镒半熟練襃録鞭鐧弼針不死面草戚長更承舍陳隋調錯繡麤知販子飛豹風嵐崗卡耕垡弓號共用電子對焊栅紅海厚款花案奸谀交言饑德節拊潔癖經邦論道敬羨金泥金奴積思廣益九光杏龍飛榜洛桑耄朽沒口孟諸撓動腦蓋扳害噴勃漰奔辟殺鋪路石子球锽熱盤上蟻子少駐十相俱足鼠氣算家土地規劃外書隈壖渥厚烏拉小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