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阿姑的意思、阿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阿姑的解釋

(1).丈夫的母親。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治家》:“婦人之性,率寵子壻而虐兒婦……然則女之行留,皆得罪於其家者,母實為之。至有諺雲:‘落索阿姑餐。’此其相報也。” 清 郝懿行 《證俗文·舅姑》:“舅姑亦曰翁姑。案:舅曰阿翁,《唐書》 代宗 曰:‘不癡不聾,不作阿翁姑’;曰阿姑,《顔氏家訓》‘絡索阿姑餐’。”參見“ 阿家 ”。

(2).方言。對妓女的面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七回:“﹝ 老亨 ﹞説道:‘這個人從此不是我的兒子了,聽憑阿姑( 粵 人面稱妓者為阿姑)怎樣發落。’”《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八回:“偷了許多銀紙還算是小事,當真要殺了人才算大事麼!阿姑你便饒了他,我可饒他不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阿姑”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1. 丈夫的母親(婆婆)
    這是該詞最傳統的用法,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北齊顔之推在《顔氏家訓·治家》中提到“落索阿姑餐”,指兒媳對婆婆的複雜情感。唐代趙璘《因話錄》中“阿姑阿翁”連用,進一步印證其指代公婆的用法。

  2. 方言中對妓女的稱呼
    主要在粵語地區使用,如清代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中,人物對話将妓女稱為“阿姑”。這一用法帶有特定地域和時代色彩,現代已較少見。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文本背景理解詞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阿姑的意思

阿姑(ā gū)是指年紀較長、有經驗的女性,通常是家族中的長輩或親戚。她們被尊重和敬愛,扮演着在家庭和社區中傳承文化、傳統和價值觀的重要角色。

拆分部首和筆畫

阿(ā):口字旁(口),一畫。

姑(gū):女字旁(女),三畫。

來源和繁體

阿姑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漢語中,動詞形式為“阿叔”,意思是對父親的尊稱。隨着時間的推移,該詞演變為對年長女性的尊稱,即現在的阿姑。在繁體字中,阿姑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為「阿姑」。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阿姑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使用的部首和筆畫也沒有發生改變,即口字旁(口)和女字旁(女)。

例句

1. 我的阿姑教我很多事情。

2. 這位阿姑對她的孫子很慈愛。

組詞

阿姑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

1. 阿姑經:阿姑的經驗和智慧。

2. 阿姑情:阿姑的感受和情緒。

近義詞

1. 奶奶:祖母或年長的女性親戚。

2. 大娘:對年長女性的尊稱。

反義詞

年幼的女孩,無需尊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