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天子郊祭时所设立的坛位。《书·召诰》“越三日丁巳,用牲于郊,牛二” 孔 传:“於乙卯三日用牲,告立郊位於天,以 后稷 配,故二牛。” 孔颖达 疏:“今非常祭之月而特用牲祭天,知是郊位既定,告天使知,而今后常以此处祭天也。”
郊位是古代汉语中与祭祀礼仪相关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形和典籍用例两方面解析。从构词法来看,“郊”本义指距都城百里以内的区域,《说文解字》释为“距国百里为郊”,后特指帝王祭天的场所;“位”则指祭祀时设立的坛位,《周礼·春官》记载“掌设王之社壝,为位”。二字合称,特指帝王在郊祀大典中设立的祭天坛位。
这一概念在《礼记·郊特牲》中得到系统阐述:“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也。兆于南郊,就阳位也。”郑玄注曰:“郊位必在国阳者,取日之方中,阳气盛明。”可见郊位的确立需遵循阴阳五行学说,选定国都南郊的特定方位,体现古人“象天法地”的宇宙观。这种制度化的空间设置,成为古代中国“天人合一”政治理念的重要实践载体。
根据多个文献资料综合,“郊位”是一个古代祭祀相关的专有名词,具体解释如下:
一、词义解析 指古代天子举行郊祭仪式时设立的专用祭坛位置。郊祭是周代最高规格的祭天礼仪,通常在都城郊外设立祭坛,故称「郊位」。
二、词语出处 源自《尚书·召诰》记载的祭祀事件,孔颖达注释明确指出:「郊位既定,告天使知」,说明这是通过特定仪式向天宣告祭祀位置的固定化礼仪。文献记载需用两头牛作为祭品,并以后稷配享。
三、结构分析 • 郊:指都城外的区域,如《说文解字》注「距国百里为郊」 • 位:特指祭祀活动中神圣化的空间方位
建议:由于该词属于古代礼制术语,若需深入理解可参阅《周礼》《礼记》等礼学经典。当前网络释义多源自对孔颖达注疏的转述,权威性有限。
霭腾腾白扇苞殖餔乐长年臣一臣子撤身出留出律胆慑登霄发端飞架风不鸣条风规風流瀟洒服贴钩镰桧花蜜晃射贱室校场郊特脚佣解折金貂换酒敬养救生艇机织物口讷辣手略属两两三三李杜灵机领示漏疮名闻天下墨策泡子贫虚亲兵秋晩髯苏山性声如洪钟师承戺庭刷扮爽闿四溃桃杖田役铁钱通呈无全无针难引线香水混堂闲衅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