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箜篌的别稱。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箜篌》:“箜篌乃 鄭 衛 之音權輿也。以其亡國之音,故號‘空國之侯’,亦曰‘坎侯’。”參見“ 空侯 ”。
“空國之侯”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空國之侯”是古代樂器“箜篌”的别稱。
部分詞典提到“空國之侯”可指虛名無實權的統治者,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可能與成語混淆或誤用有關。
提示: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樂府雜錄》或唐代音樂史料。
《空國之侯》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空國和之侯。空國指的是虛構的國家,侯指的是封建時代的一種爵位,代表着一國的統治者。
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如《紅樓夢》中的“空國之侯”一詞便來自于這部中國古代長篇小說。
空國(kōng)的部首是穴,共有8個筆畫。
之(zhī)的部首是丿,共有3個筆畫。
侯(hóu)的部首是人,共有8個筆畫。
空國的繁體字為空國,拆分的部首和筆畫沒有變化。
侯的繁體字為候,拆分部首和筆畫沒有變化。
1. 他在那個空國成為了一名重要的侯爵。
2. 這位侯爵統治着他的空國,給予人民希望和安全感。
1. 空國元首
2. 空國領導
3. 空國政權
4. 侯爵統治
1. 國王
2. 君主
3. 皇帝
4. 地方領導
臣民
平民
百姓
庶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