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緻的燈具。《南齊書·劉祥傳》:“故墜葉垂蔭,明月為之隔輝;堂宇留光,蘭燈有時不照。” 唐 韋應物 《郡齋卧病絕句》:“香爐宿火滅,蘭燈宵影微。” 元 盧琦 《燭》詩:“蘭燈交暉奪明月,玉盃照影傾流霞。”
“蘭燈”是漢語中一個古雅的詞彙,主要用于形容精緻典雅的燈具,常見于文學作品中。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析:
“蘭燈”由“蘭”(象征高潔)與“燈”(照明器具)組合而成,字面指以蘭花裝飾或造型精美的燈,引申為泛指制作精巧、富有美感的燈具。例如《南齊書·劉祥傳》記載“蘭燈有時不照”,唐代韋應物詩句“蘭燈宵影微”等,均指此類燈具。
古代詩詞中,“蘭燈”常被用來營造幽雅氛圍:
部分文獻(如)提到“蘭燈”被引申為比喻人内心的高尚情操,但此用法較為少見,更多仍保留其器物本義。
如今“蘭燈”多作為古風詞彙,用于文學作品、品牌命名或工藝品描述,強調古典美學意蘊。例如現代漢服館、茶室等場景中,常用“蘭燈”一詞命名裝飾燈具,呼應傳統文化意象。
提示:如需具體古籍原文或更多詩詞用例,可參考《南齊書》《全唐詩》等文獻。
《蘭燈》這個詞指的是一種以蘭花作為燈芯的燈具。燈身由蘭花的花蒂制成,燈芯則是在蘭花的花蒂中穿過的一根草繩。蘭花燃燒時,散發出一種淡雅的香氣,給人以甯靜、文雅的感覺。
《蘭燈》的拆分部首是八,并且可以拆分成八個筆畫。
《蘭燈》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太平禦覽》中,用來形容一種以蘭花為燈芯的照明工具。
繁體字為「蘭燈」。
古時候漢字寫作「蘭燈」,其中「蘭」的寫法變為「蘭」,但其意義與現代寫法相同。
1. 桌子上擺着一盞精美的蘭燈,散發着淡淡的香氣。
2. 他用蘭燈照亮了書桌上的古籍,靜靜地讀了一整晚。
蘭花、燈具、花蒂、燃燒、草繩、淡雅、香氣、照明、精美、古籍
蘭花燈、香燈
油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