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親近接待;接近。《後漢書·伏隆傳》:“ 建武 二年,詣 懷 宮, 光武 甚親接之。”《後漢書·宦者傳序》:“ 和帝 即祚幼弱,而 竇憲 兄弟專總權威,内外臣僚,莫由親接,所與居者,唯閹宦而已。”
(2).親耳所聞,或親眼所見。 唐 李白 《上安州裴長史書》:“﹝郡督 馬公 謂長史 李京之 ﹞曰:‘諸人之文,猶山無煙霞,春無草樹。 李白 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語,絡繹間起,光明洞澈,句句動人。’此則故交 元丹 親接斯議。”
“親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親近接待或直接接觸
指親自接待、接近某人或某事物,強調親身參與而非間接了解。例如《後漢書·伏隆傳》記載:“光武甚親接之”,描述光武帝親自接待伏隆的情景。
親耳聽聞或親眼所見
表示通過直接感官體驗獲取信息。如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提到“親接斯議”,即指親耳聽到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例句或現代用法,可參考《漢語詞典》或漢典等工具書。
《親接》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親自接觸,親身體驗。
《親接》的部首為亻(亠),總共有8個筆畫。
《親接》一詞是由“親”和“接”兩個字組成的。其中,“親”意為親近、親密,表示親自;“接”意為接觸、碰觸,表示與事物或人直接接觸。兩個字結合在一起,表示親自接觸或親身體驗某事物。
《親接》的繁體字為「親接」。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親接》的古字形書寫為「親接」或「親受」。
1. 他親自親接了這個項目,保證了它的順利進行。
2. 我們應該親自去親接一下當地的文化和風俗。
親身、親自、接觸、親密、親切
親身經曆、親自經曆、親自體驗、親身感受
間接、代理、遠距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