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親接的意思、親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親接的解釋

(1).親近接待;接近。《後漢書·伏隆傳》:“ 建武 二年,詣 懷 宮, 光武 甚親接之。”《後漢書·宦者傳序》:“ 和帝 即祚幼弱,而 竇憲 兄弟專總權威,内外臣僚,莫由親接,所與居者,唯閹宦而已。”

(2).親耳所聞,或親眼所見。 唐 李白 《上安州裴長史書》:“﹝郡督 馬公 謂長史 李京之 ﹞曰:‘諸人之文,猶山無煙霞,春無草樹。 李白 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語,絡繹間起,光明洞澈,句句動人。’此則故交 元丹 親接斯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親接”是現代漢語中一個具有複合語義結構的詞彙,需從詞源、用法及語境三個維度解析:

一、詞義解析 “親”為會意字,甲骨文形态呈人體相依狀,本義指血緣關系,後衍生出“親自參與”的副詞用法(《說文解字》釋為“至也”)。“接”從手妾聲,原指雙手相承的動作,《廣雅》訓為“合也”,現代漢語中引申為接觸、交往、接受等義。二字組合構成并列式複合詞,核心語義指向“通過直接接觸建立關聯”。

二、語用特征

  1. 人際交往範疇:指代面對面的直接交流,如“領導親接群衆來訪”,強調零距離溝通的鄭重性(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2. 禮儀行為範疇:特指正式場合的禮節性接觸,如“大使親接國書”,凸顯儀式的莊重感(《漢語大詞典》電子版)。
  3. 技術操作範疇:偶見于專業領域指物理接觸,如“電極親接測試點”,此時為行業術語變體。

三、語義辨析 與“面談”“接待”等近義詞相比,“親接”更強調行為主體的主動性與過程的完整性,常隱含身份差異或責任歸屬。在曆時語料中,《朱子語類》有“須是親接其人”的用例,顯示該詞自宋代已具成熟語義結構。

網絡擴展解釋

“親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親近接待或直接接觸
    指親自接待、接近某人或某事物,強調親身參與而非間接了解。例如《後漢書·伏隆傳》記載:“光武甚親接之”,描述光武帝親自接待伏隆的情景。

  2. 親耳聽聞或親眼所見
    表示通過直接感官體驗獲取信息。如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提到“親接斯議”,即指親耳聽到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二、使用場景


三、補充說明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例句或現代用法,可參考《漢語詞典》或漢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鼇戴八百裡駁榜女備舍弊人閟幄蟬媛刺客湊份子硐長斷根絕種杜律睹微知着非非想鳳京謌謡過淋骨勇毫不介意耗頓淮渦神劍南詩稿解事舍人躤柳靜深疾跳酒逋開合自如狂豎老炮兒淩爍龍蛻茂彥南社鬧哄尿道炎奇律情實欽贊秋原曲降濡霈聖诏示波器識面水伯粟眉蜪蚅陶練屠潰屯阨王法物換星移無機物嫌鄙小惡笑劇霞蔚雲蒸徯徑晞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