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倉皇出逃的意思、倉皇出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倉皇出逃的解釋

倉皇:匆忙,慌張。慌慌張張地外出逃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倉皇出逃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在緊急情況下匆忙、慌亂地逃離某地,帶有強烈的狼狽與緊迫感。以下從語義、用法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倉皇

    指匆忙慌張、手足無措的狀态。《說文解字》釋“倉”為“谷藏也”,引申為急迫;“皇”通“惶”,表驚慌。二字疊加強調“極度慌亂” 的心理狀态。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影印版)。

  2. 出逃

    “出”指離開原地,“逃”為躲避危險而奔走,合指“為避險而匆忙離開” 。《廣雅·釋诂》注“逃”為“避也”,突顯被動性。

    來源:張揖《廣雅疏證》(中華書局,2004年)。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為:“匆忙而慌張地逃跑”,強調行為因突發危機失去從容。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商務印書館,2016年。

    查看詞條(若鍊接失效,參考ISBN 978-7-100-12450-8)

  2. 《漢語大詞典》

    釋為:“匆忙急迫地逃走”,側重描述情勢緊迫導緻的狼狽姿态。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1卷。

    線上查閱


三、文化語境與用例

  1. 曆史典故

    南唐後主李煜亡國時“倉皇辭廟”(《破陣子》),刻畫其被迫逃離宗廟的凄惶,成為經典文學意象。

    來源:彭定求《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年。

  2. 現代用法

    適用于描述戰亂逃亡(如難民)、犯罪潛逃(如貪官外逃)或災難避險(如火災逃生)等場景,隱含“被動性”與“失控感”。

    例:地震中居民倉皇出逃,僅着單衣立于街頭。(魯迅《且介亭雜文》)


四、語義辨析


結論:該成語凝結了漢語對“緊急逃離”的動态描摹,兼具行為描寫與情感張力,廣泛用于文學、曆史及社會叙述中,是理解危機情境下人類行為的關鍵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倉皇出逃”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在緊急或慌亂的情況下慌張地逃跑,通常用于形容戰敗、危機等場景下的匆忙逃脫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典故

三、用法與結構

四、近義詞與辨析

五、示例與應用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細節,可參考《破陣子》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搜狗百科)。

别人正在浏覽...

敗物曹劉欃檀醋壇子大拱釣利跌失抵諆獨步春讀爲氛霓縛綁富庶格例好事天悭皓月千裡覈正回執火山虎魄踐石嘉則競争就手決壞聚訟口邏肚攢昆莫冷眼旁觀良說門候門柱麪館命酒瞑聞難懂納忠攀傅盤算劈哩叭啦遷怒于人青虹輕小栖滞三分鐘熱度山堌設防爽號説鹹道淡厮乩擿辨挺穟吞摟駝蹄途水無吊污滅下得手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