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詞牌名。 五代 人作《木蘭花令》,句式參差不一, 宋 人定為七言八句,雙調,仄韻。又有《偷聲木蘭花》,于第三第七句各減三字。《減字木蘭花》即就偷聲體第一、第五句再各減三字而成。參閱《詞譜》。
(2).曲牌名。屬北曲雙調,字數與詞牌不同。用在套曲中。
“減字木蘭花”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詞牌名,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減字來源
該詞牌由宋詞《木蘭花》減去部分字數演變而來,原調《木蘭花》為雙調五十六字,經删減後形成四十四字的新體,故稱“減字木蘭花”。
格律特點:雙調四十四字,前後段各四句,兩仄韻轉兩平韻(如歐陽修《減字木蘭花·歌檀斂袂》為定格)。
别名與變體
又稱“減蘭”“木蘭香”“天下樂令”等,另有曲牌《偷聲木蘭花》與此相關,但字句格律不同。
主題與情感
該詞牌多用于抒情,如秦觀《減字木蘭花·天涯舊恨》以“天涯舊恨,獨自凄涼”起句,表達閨中女子的孤寂愁緒,通過“斷盡金爐小篆香”等意象強化情感張力。
經典範例
在部分語境中,“減字木蘭花”被引申為“通過精簡文字表達深意”的創作手法,但此說法多見于非權威解釋(如),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詞作賞析或格律分析,可參考漢典、百度文庫等權威來源。
《減字木蘭花》是指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意思是指讓人想起《木蘭詩》的詩句或故事,讓人浮想聯翩,心生感觸。減字木蘭花的形象比喻了在文字中節省字數,卻讓讀者産生廣泛的聯想和情感。
《減字木蘭花》可以拆分為“減”、“字”、“木”、“蘭”、“花”五個字。其中,“減”的部首是“冖”,由5個筆畫組成;“字”的部首是“子”,由3個筆畫組成;“木”的部首是“木”,由4個筆畫組成;“蘭”的部首是“⺘”,由4個筆畫組成;“花”的部首是“艹”,由4個筆畫組成。
《減字木蘭花》最早出自于明代文學家王世貞的《必攜正字》一書,書中的一句話“狀物之名昧,無處不減字木蘭花”使這個詞語被廣泛傳播。後來,人們用這個成語形容作品能言簡意赅,卻能喚起讀者的共鳴。
《減字木蘭花》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減字木蘭花》。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減字木蘭花》在古時的寫法如下:
減字木蘭花
1. 這篇文章真是一朵減字木蘭花,簡單的文字中流露出了無盡的深思。
2. 她的詩作總是像減字木蘭花一樣,通過簡練的表達打動着讀者的心。
1. 花朵
2. 木蘭
3. 字數
4. 縮減
5. 詩作
1. 藏字詩
2. 折疊詩
3. 省字詩
1. 冗詞濫字
2. 贅述累牍
3. 多餘之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