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田額的意思、田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田額的解釋

田賦的數額。 清 陸隴其 《三魚堂日記》卷下:“ 丘象隨 來,言《淮南賦役全書》田額之數,俱係折實之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田額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特征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官府對農田征收賦稅的定額标準。該詞由"田"(耕地)和"額"(規定數量)構成,最早見于《宋史·食貨志》,特指政府丈量土地後核定的納稅基準量。

從制度沿革來看,田額體系在明清時期趨于完善。據《明會典》記載,洪武年間通過"魚鱗圖冊"登記全國耕地,确立"每畝征米三升二合"的标準,形成完整的田額制度。清代《賦役全書》在此基礎上細化出不同土地等級的征稅标準,如民田、官田的田額差異可達三倍。

該詞的現代使用已突破稅收範疇,《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擴展解釋為"土地面積或産量的規定數額",常見于農業規劃領域。例如2021年《全國高标準農田建設規劃》中"确保糧食生産田額不低于18億畝"的表述,即沿用其量化的核心語義。

文獻溯源顯示,田額制度的實施常伴隨土地改革。《清史稿·食貨志》詳細記載了雍正年間"攤丁入畝"改革對江南地區田額的調整過程,這一政策有效平衡了賦稅負擔。現代學者梁方仲在《中國曆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中,系統梳理了明清兩代田額數據的演變軌迹。

網絡擴展解釋

“田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區别,以下是綜合權威信息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解釋

田額(拼音:tián é)指田賦的數額,即古代按田地面積征收的賦稅額度。該詞多見于清代文獻,例如《三魚堂日記》提到《淮南賦役全書》中記載的田額數值,均為折實後的計算結果。

二、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3)提出,“田額”可引申為田地的邊緣或比喻某領域的邊緣地位。例如:“他在這個行業裡隻是一個田額,無法獲得更多機會。”
但需注意,這類解釋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可能與“田埂”“田界”等詞彙混淆,建議優先采用“田賦數額”的核心定義。

三、用法特點

  1. 曆史語境:主要用于明清賦稅制度相關記載,屬于古代經濟術語。
  2. 現代使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研究或古籍文獻中。

四、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清代陸隴其《三魚堂日記》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眼兒飽練世故冰語波折不景氣長啜大嚼程門立雪馳教酬謝楮冠疵瑕粗荦大饑搗虛撇抗電子數字計算機吊腳樓敦趣繁稱博引梵響風雲變幻改行為善貴男寒食散恒品紅花貨挑子櫼枊見赆金邊禁呪開放誇誕老雇兩宮領略六尺之孤戾于蠪蚳龍鰕馬蚿眉腳密遣辟喻輕裘肥馬親迹權橫散衙神交神經痛十八羅漢詩竹司應僞書文莖線兒鹹頀仙人解趣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