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傳受的意思、傳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傳受的解釋

(1).傳述與承受。謂教與學兩方。《漢書·儒林傳序》:“及 秦 禁學,《易》為筮蔔之書,獨不禁,故傳受者不絶也。” 三國 魏 何晏 《<論語集解>叙》:“前世傳受師説,雖有異同,不為訓解。” 邢昺 疏:“上教下曰‘傳’,下承上曰‘受’。”

(2).謂向他人學習。《後漢書·朱穆傳》:“ 穆 每事不逮,所好唯學,傳受於師,時有可試。”《隋書·萬寶常傳》:“ 蘇威 因詰 寶常 :所為何所傳受?”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覺醒》:“離開了 長安 以後,他索性認真地傳受了《道箓》。”

(3).指教授他人。 唐 鄭綮 《開天傳信記》:“ 羅公遠 多祕術,最善隱形,上就, 公遠 雖傳受,不肯盡其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傳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别,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詳細解釋:

1.教與學的雙向互動

指傳授知識與接受學習的雙方關系,強調教學過程中的雙向性。例如《漢書·儒林傳序》提到:“傳受者不絕也”,說明即使在秦代禁學時,《易經》因用于占卜仍得以傳承。三國時期何晏在《論語集解叙》中也提到“傳受師說”,邢昺進一步解釋“上教下曰傳,下承上曰受”。這一含義體現了古代教育中師生互動的核心模式。

2.向他人學習

指通過師承或他人指導獲取知識。如《後漢書·朱穆傳》記載朱穆“傳受于師,時有可試”,表明其通過師傳學習并實踐知識。《隋書·萬寶常傳》中也有“所為何所傳受”的提問,強調知識的來源與師承關系。

3.教授他人

指主動傳授知識或技能的行為。唐代鄭綮《開天傳信記》提到羅公遠“雖傳受,不肯盡其要”,說明傳授者可能保留部分内容。近現代郭沫若在《李白與杜甫》中也用此詞描述李白對道教典籍的傳授行為。

“傳受”一詞貫穿了古代至現代的語言使用,既涵蓋教學雙方的關系,也包含學習與教授的具體行為。其核心在于知識的傳遞與承接,體現了傳統文化中師承體系的重要性。如需進一步了解例證或語境,可參考《漢書》《後漢書》等典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傳受這個詞意指信息或知識從一個人傳遞給另一個人的過程。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傳表示信息或知識的傳遞,右邊的受表示接收方接受信息或知識。傳受的部首和筆畫分别是辶(辵)和受(又),共有11個筆畫。傳受這個詞源于漢語,沒有繁體字形式。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但傳受的字形一直保持相似。 以下是幾個關于傳受的例句: 1. 他們通過書信互相傳受着知識和心情。 2. 這個老師以一種簡單易懂的方式将知識傳受給學生們。 一些與傳受有關的詞彙包括:傳遞、轉達、交流。這些詞都意味着信息或知識的傳遞。 一些與傳受相反的詞彙包括:保留、封閉、隔離。這些詞表示信息或知識沒有被傳遞或接收。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