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生篇的意思、無生篇的詳細解釋
無生篇的解釋
指佛經。《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散以象外之説,暢以無生之篇。” 李善 注:“無生,謂釋典也。”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佛釋·佛經》:“《山堂肆考》:無生篇,釋典也。”
詞語分解
- 無的解釋 無 (無) ú 沒有,與“有”相對;不:無辜。無償。無從(沒有門徑或找不到頭緒)。無度。無端(無緣無故)。無方(不得法,與“有方”相對)。無非(隻,不過)。無動于衷。無所適從。 有 筆畫數:; 部首
專業解析
“無生篇”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彙,它是一個具有深厚佛教哲學背景的特定概念,主要出現在佛教典籍或相關闡釋中。其核心含義需從“無生”這一佛教根本義理去理解:
一、核心含義:闡釋“無生”之理的篇章
“無生篇”指專門論述、闡釋佛教核心教義“無生”的篇章、章節或論著。“無生”是梵語 Anutpāda 的意譯,指:
- 不生不滅: 一切諸法(現象)本無實體生起,故亦無實體消滅。這是對“緣起性空”最精煉的概括。世間萬物皆因緣和合而生,緣散則滅,其本質是空寂的,沒有獨立、永恒、自有的“生”相可得。
- 涅槃真谛: “無生”即是涅槃的異名。涅槃并非死後才到達的某個地方,而是指熄滅了一切煩惱、超越生死輪回的寂靜境界。認識到諸法本“無生”,即是證入涅槃。
- 中觀要義: 大乘中觀學派(如龍樹菩薩的《中論》)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破斥“生、住、滅”等有為相,論證諸法實相是“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的“八不中道”。闡釋此“無生”道理的篇章即可稱為“無生篇”。
二、出處與應用
“無生篇”并非某一部典籍的固定專有名稱,而是對一類内容主題的概括性稱呼。它可能出現在:
- 佛教論典中: 例如,在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等論著中,有大量篇幅深入闡釋“無生”義理,這些部分即可視為廣義的“無生篇”。
- 禅宗典籍: 禅宗強調“明心見性”,直指心源。許多禅宗語錄、公案的核心,即是引導學人領悟“無生”實相。一些禅師對“無生”義的開示或相關問答集錄,有時也被冠以或稱為“無生篇”的旨趣。
- 佛教注疏與講義: 後世法師在講解重要經典(如《心經》、《金剛經》等,其核心皆指向“無生”空性)或論典時,專門闡釋“無生”義的部分,也可能被稱作“無生篇”講義或注解。
三、在佛教思想中的地位
“無生篇”所闡述的“無生”思想,是佛教區别于其他宗教哲學的核心标志之一。它:
- 是般若智慧的核心: 大乘般若經反複強調“諸法無生”,此乃最甚深的智慧。
- 是解脫的基石: 認識到萬法無生,才能從根本上斷除對“生滅”、“常斷”、“一異”、“來去”等虛妄相的執着,從而解脫生死煩惱。
- 是修行的心要: 無論是禅修觀照,還是經論研習,領悟“無生”都是關鍵所在。
權威參考來源:
-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 對“無生”有詳細釋義,涵蓋其作為涅槃異名、諸法實相等多重含義。這是研究佛教名相的基礎工具書。
- 《漢語大詞典》: 收錄“無生”詞條,釋義為“佛教語。謂沒有生滅,不生不滅”,并引用了《仁王經》等佛經例證。
- 龍樹菩薩《中論》(如青目釋): 其核心偈頌“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是“無生”思想最經典的表述之一。相關注釋(如《中論頌·梵志青目釋》)即是對“無生”義的深入闡發。
- 《大智度論》(龍樹菩薩造): 作為闡釋《大品般若經》的巨著,其中大量篇幅深入探讨了“無生法忍”、“諸法無生無滅”等核心議題,是理解“無生”義的重要文獻。
- 《禅宗語錄》(如《景德傳燈錄》、《五燈會元》等): 記載了曆代禅師圍繞“如何是無生”、“無生話”等進行的機鋒問答和開示,體現了禅宗對“無生”的實踐體悟。
“無生篇”意指集中闡述佛教根本真理——“諸法無生”(即緣起性空、不生不滅)的特定篇章或論說内容,是理解佛法精髓的關鍵所在。其思想源于印度大乘中觀學說,深刻影響了漢傳佛教諸宗,尤其是禅宗。
網絡擴展解釋
“無生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與佛教文化密切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無生篇指佛經,特指闡釋佛教“無生”思想的經典。該詞源自《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中的“暢以無生之篇”,李善注釋明确将“無生”與釋典(佛經)關聯。
二、核心概念解析
-
“無生”的佛教内涵
佛教中“無生”指涅槃的真理,即超越生滅的終極實相。如《佛學大辭典》所言:“無生者,謂無虛妄之生,既無有生,雲何有滅?”。這與道家《莊子》中“無生無死”的表述存在語境差異,需注意區分。
-
文學引申用法
在文學作品中,該詞可形容荒涼寂靜的場景,例如:“夜深人靜時,城市宛如一片無生篇”。此為比喻性擴展,非原始宗教含義。
三、相關拓展
- 記憶技巧:可拆解為“無生(不生不滅)+篇(經典)”,關聯佛教核心教義。
- 關聯概念:與“釋典”“涅槃”等佛教術語密切相關,體現對生命本質的哲學思考。
四、注意事項
部分來源(如、2)誤将《莊子》作為出處,實際應參考更權威的佛教文獻及注釋(如、4)。若需深入研究,建議查閱《佛學大辭典》或相關佛經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八行白縛白杆兵暢想怆結叢辰彫殒帝母放浪無羁房俎繁說法數風馳電騁鳳奁輔酶更代慣盜浩倉婚娅解甲休士揭孽絶緒狂迷冷瑟瑟兩用立馬蓋橋龍虎營爐丁羅貫中啰囌貓頭鷹内妓泥岡子棚朳匹制普降青簡嵚崎磊落寝寃瓊版榷茗冗複榮資森羅設警詩版夙智螳拒談嘯騰奔通洽吐車茵土洋結合宛然瓦盞微息五博詳約銜蘆西窗剪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