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用脫胎法制成的坯。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别集·汴梁雜事》:“旁有五百羅漢殿,又雲五百菩薩像皆是漆胎,莊嚴金碧,窮極精好。”
“漆胎”是傳統工藝中用于制作漆器的基底結構,具體解釋如下:
漆胎指用脫胎法制成的坯體,是漆器制作的核心基礎。其工藝通過麻布、漆灰等材料層層包裹模具形成胎體,待幹燥後去除模具,最終形成輕巧堅固的器物内胎。
宋代周密《癸辛雜識别集》記載,汴梁(今開封)五百羅漢殿中的菩薩像均為漆胎,表面施以金碧彩繪,工藝精湛。這類造像因漆胎的保護,得以長期保存,但部分器物因木質胎體腐朽,僅存漆皮(見考古發現案例)。
髹漆工藝需根據漆胎特性調制底漆與面漆,例如:
漆胎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漆和胎。
漆的部首是水,有10個筆畫;胎的部首是月,有10個筆畫。
漆胎這個詞源于古代傳說中神話人物女娲造人的故事。傳說中,女娲用黃土制作了人類的身體,然後再用漆塗抹在人類的身上,使其堅固耐用。因此,漆胎一詞指的是經過塗抹了漆的物體。
繁體字“漆胎”為「漆胎」。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漆胎的古代寫法為「漆胎」。
1. 她買了一個漆胎的花瓶,非常漂亮。
2. 這幅畫是用漆胎作為畫闆的。
組詞可以包括:漆器、漆畫、漆藝、漆木等。
近義詞可以包括:塗漆、塗膠等。
反義詞可以包括:未塗漆、未塗膠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