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鳁鲸的意思、鳁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鳁鲸的解釋

[sei whale;finkback] 屬于長須鲸屬( Balaenoptera )的一種須鲸,體長6米至9米,頭上有噴水孔,口内無齒,有鲸須,背鳍小,身體背面黑色,腹部帶白色,生活在海洋中

詳細解釋

哺乳動物名。外形像魚,體長六米至九米,頭上有噴水孔,口内無齒,有鲸須,背鳍小,身體背面黑色,腹部帶白色。生活在海洋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鳁鲸(學名:Balaenoptera borealis)是須鲸科鳁鲸屬的海洋哺乳動物,漢語中又稱“塞鲸”。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及生物學文獻記載,鳁鲸得名與其體型特征相關:“鳁”字源于其頭部比例較小、吻部尖細的形态特征,而“鲸”指其屬于大型鲸類動物的生物分類屬性。

從分類學角度,鳁鲸屬于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鲸目須鲸科,體長可達20米,體重約45噸。其顯著特征包括:①背部呈深藍灰色,腹部有白色斑紋;②喉腹部有55-60條縱向褶溝用于擴大攝食容量;③背鳍呈鐮刀狀,位于體後1/3處。該物種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的溫帶至寒帶海域,以磷蝦、小型魚類為食,具有季節性遷徙習性。

據《中國動物志·獸綱第九卷》記載,鳁鲸的種群數量在20世紀因商業捕鲸大幅下降,現被列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中的瀕危等級(EN)。近年研究顯示,北大西洋種群現存約3萬頭,北太平洋種群不足2萬頭,具體數據可參考國際捕鲸委員會(IWC)的種群監測報告。

值得注意的是,鳁鲸與小須鲸(Balaenoptera acutorostrata)存在形态差異:前者體型更大且喉腹部褶溝延伸至臍部,後者褶溝僅達胸鳍位置。這種生物學特征在《海洋哺乳動物學》中有詳細對比圖示和描述。

網絡擴展解釋

鳁鲸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需結合生物學和漢語文化背景進行解釋:

一、生物學定義

鳁鲸(學名:Balaenoptera borealis)屬于須鲸科須鲸屬,是一種瀕危海洋哺乳動物。主要特征包括:

  1. 外形:體長可達18-20米(南半球個體更大),身體呈深鋼灰色,腹側有白色斑紋,背鳍呈鐮刀形。
  2. 習性:以浮遊動物為食,常以2-5隻小群活動,偶見大規模聚集。
  3. 分布:廣泛分布于印度洋、大西洋及南極水域,遠離海岸區域。

二、漢語文化中的比喻義

在成語中,鳁鲸被用來形容心胸寬廣、膽識過人的特質,源自其龐大的體型和海洋中的無畏形象。例如:“他如鳁鲸般直面挑戰”,比喻人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補充說明

不同文獻對鳁鲸體長的描述存在差異,部分資料記載為6-9米,但權威來源以18米以上為主。此外,鳁鲸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需加強保護。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生物學文獻或成語詞典的詳細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頒斌徧報熛阙搏鬥不斵策第鉏刬純善匆遽璀瑳大寂大群大土大爺肥澤蜂擁奮疾伏羲氏恭聽溝滿濠平官銷寒腹短識何首烏黃垆活現胡沙減刑假仁假意領先粒選鹿豆噜蘇猛進懵懵面審溟魚牌尾館潛搆绮懷清邵窮露遒人镕調三公沈腰潘鬓試香羅試邑叔均絲發司籍松江銀俗氛遢邋檀袖韬光銅梗危栗無戎香皮紙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