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延的意思、薦延的詳細解釋
薦延的解釋
薦舉招緻。《漢書·陳湯傳》:“今國家素無 文帝 累年節儉富饒之畜,又無 武帝 薦延梟俊禽敵之臣,獨有一 陳湯 耳!” 顔師古 注引 如淳 曰:“薦延,使羣臣薦士而延納之。” 唐 劉禹錫 《謝窦相公啟》:“薦延有漸,拯拔多方。” 金 王若虛 《王氏先茔之碑》:“﹝君﹞于文士尤厚,收攬薦延惟恐不至。”
詞語分解
- 薦的解釋 薦 (薦) à 推舉,介紹:推薦。舉薦。薦擢。 頻仍,屢次:薦仍(一再)。薦饑(連年饑荒)。薦食(一再吞食,喻不斷侵略)。薦臻(接連來到)。 進獻,祭獻:薦羞(進獻肴馔)。薦新(以初熟谷物或時鮮果物祭
- 延的解釋 延 á 引長:延長(俷 )。延續。蔓延。延年益壽。 展緩,推遲:延遲。延緩。延宕。延誤。 引進,請:延聘(聘請)。延納。延師。延醫。 姓。 筆畫數:; 部首:廴;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薦延”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為薦舉并延納人才,主要用于描述選拔和招攬賢能之士的過程。以下是詳細解析:
1.詞義分解
- 薦:指推薦、舉薦,強調主動推舉有才能的人。
- 延:此處意為延納、邀請,而非“延遲”,即接納并引入人才。
2.曆史淵源
- 出自《漢書·陳湯傳》:“薦延枭俊禽敵之臣”,如淳注:“使群臣薦士而延納之”。
- 唐代劉禹錫《謝窦相公啟》中也有“薦延有漸,拯拔多方”的用法,體現對人才的逐步選拔。
3.使用場景
-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語境,形容君主或上位者廣納賢才。
- 例:金代王若虛在《王氏先茔之碑》中提到“收攬薦延惟恐不至”,強調對文士的重視。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舉賢任能、招賢納士。
- 反義詞:閉門謝客、排斥異己。
5.常見誤解
- 部分解釋誤将“延”理解為“延遲”(如),但結合古籍注釋及用例,“延”應作“延納”解,強調主動接納。
總結來看,“薦延”承載了中國古代重視人才選拔的文化傳統,需結合語境準确理解其“舉薦并吸納”的雙重動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解釋
《薦延》,意為推薦延聘。指推薦某人延長工作期限或聘用某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薦延》分别由“艹”和“延”兩個部首組成,其中“艹”為草字頭部首,表示與植物有關的事物;“延”為形聲字,由“⺣”(人的扁平形象)和“廴”(延伸)組成。
拆分後,部首“艹”由4筆構成,部首“延”由8筆構成。
來源和繁體
《薦延》為中國古代文字,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時期的《周禮》中。在繁體字中,《薦延》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薦延》的形狀和簡體字相似,隻是會有一些筆畫的細微差異。
例句
他的出色表現得到了老闆的肯定,老闆決定給他薦延。
組詞
薦任、薦舉、延續、延長、延期
近義詞
推薦、任用、聘用、延聘
反義詞
辭退、解雇、不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