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複姓。 漢 有 毋将隆 。見《漢書》本傳。
“毋将”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
基本含義
這是“毋将”最常見的用法,屬于罕見複姓,最早見于漢代曆史記載。例如《漢書》中提到的人物“毋将隆”。
姓氏來源
該姓氏由“毋”和“将”組合而成,其中:
部分資料(如)提到“毋将”可作成語使用,表示“不要将就/容忍”,例如:
毋将(wú jiāng)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不要”、“勿”、“不必”等含義,通常用于否定、勸阻的語境中。下面将對該詞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方面進行介紹。
毋将由毋和将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毋是獨立成字的部首,它由4個筆畫,表示否定、不要的意思;将是由寸和夊兩個部首組成,具有引導的意思。整個字形共有9個筆畫。
“毋将”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四年》,原文是:“且澤也,勿以政事幹于齊,毋将以亡。”意為“況且隻是為了齊國,不要因為政治事務去幹擾,不必貿然出兵而使齊國遭受災難。”後來,“毋将”就成為固定的詞語,表示不要做某事的意思。
繁體字“毋將”與簡體字“毋将”的寫法相似,隻是将将字的“夊”改為“將”的字形。
《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毋將”,是指該字在古代的常見寫法,也是寫作該字的規範形式。
1. 飯後不要立即運動,毋将會影響消化。 2. 他心情糟糕,毋将打擾他。
毋可、毋須、毋庸、毋疑、毋失、毋忘等。
勿、不用、别、不需
必須、務必、當然要、一定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