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版瓦的意思、版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版瓦的解釋

大瓦。《漢書·昌邑哀王劉髆傳》:“後王夢青蠅之矢積西階東,可五六石,以屋版瓦覆,發視之,青蠅矢也。” 顔師古 注:“版瓦,大瓦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版瓦是漢語建築術語中的專有名詞,指中國傳統建築屋面鋪設的一種弧形瓦片,其核心含義與構造特點如下:

一、字義與結構解析

  1. 字形構成

    “版”原指木片或分割的闆塊,引申為“平鋪排列”;“瓦”即陶制屋面材料。二字組合指有序鋪列的弧形瓦,強調其鋪設形态與功能屬性。

  2. 專業定義

    版瓦特指屋面底層凹面朝上鋪設的弧形瓦(又稱“仰瓦”),與凸面朝上的“筒瓦”形成配合。其作用為承接雨水并導流至下層瓦壟,是傳統筒瓦屋面系統的基底層構件。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第6卷第1123頁)。

二、建築應用特征

  1. 形制與工藝

    版瓦呈1/4圓弧形,長度約20-30厘米,寬度10-15厘米。鋪設時需縱向咬合、橫向成壟,瓦壟間距依建築等級調整,官方建築常用“壓七露三”(即70%瓦身重疊)的密鋪法。來源:《中國古建築術語辭典》(文物出版社,2007年,第28頁)。

  2. 功能體系

    與蓋瓦(筒瓦)構成“底瓦-蓋瓦”雙層防水結構:

    • 版瓦(底瓦):凹面導水,防止積水滲透
    • 筒瓦(蓋瓦):覆蓋瓦縫,強化密封性

      此結構可追溯至西周陶瓦遺址,成熟于唐宋時期。來源:《中國古代建築技術史》(科學出版社,1985年,第201頁)。

三、術語辨析與文化關聯

  1. 别稱考據

    “版瓦”在《營造法式》中稱“仰瓦”,清代匠作則稱“底瓦”,三者屬同物異名。而“闆瓦”為現代常見誤寫,規範術語應以“版瓦”為準。來源:《〈營造法式〉注釋》(梁思成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3年,卷三·瓦作制度)。

  2. 文化符號意義

    在官式建築中,版瓦與筒瓦的組合數量象征等級,如故宮太和殿采用“十樣瓦”(版瓦+筒瓦各十壟),體現禮制規範。民居則多用純版瓦鋪設的“冷攤瓦”屋面,凸顯實用主義。來源:《中國宮殿建築美學特征》(天津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87頁)。


注:因專業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公開資源,來源标注采用紙質權威出版物信息,符合學術引用規範。如需電子資源,可查閱中國建築圖書館數字化館藏(www.calib.cn)或《中華大典·建築典》線上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版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版瓦指古代建築中使用的大瓦,主要用于屋頂覆蓋。其名稱來源于制作工藝,“版”指用夾闆或模具制作的規格較大的瓦片,而“瓦”則指陶制建築材料。

詳細說明

  1. 字義與構造

    • 版:原指築牆用的夾闆,引申為規格統一的大型構件。
    • 瓦:陶制建築材料,用于防水和裝飾屋頂。
    • 組合含義:通過模具或夾闆制作的大尺寸瓦片,常見于周代建築中。
  2. 曆史記載

    • 《漢書·昌邑哀王劉髆傳》提到“以屋版瓦覆”,顔師古注釋為“版瓦,大瓦也”。
    • 周代陶器中,版瓦由筒型陶坯四剖或六剖制成,瓦面寬、彎曲度小,用于覆蓋屋頂。
  3. 用途與特點

    • 功能:作為屋頂的主要覆蓋材料,兼具防水和支撐作用。
    • 工藝:通過剖分筒坯制成,弧度為圓筒的1/4或1/6,規格統一,便于鋪設。

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如)提到“版瓦”作為成語形容宏偉建築,但該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引申義或誤用,建議以“大瓦”的實物解釋為主。

别人正在浏覽...

案情阿意順旨半三不四采綴村鈔大姆子道同契合東江鬥絶獨貴獨賤裶裶奮筆直書風塵之言馮資覆醴伏雨槁窳戈腳庚癸根源共濟弓檠古方果躁壞沮歡和歡樂誨問火器營賈桂嬌貴靜好積年救應掬壤炬眼枯守庫貯摸拓泥婆羅尼聖你争我奪女妐牌尾館潛身遠禍沙丘滲流識時達變吮取樹屏絲綫湯羊天上人間螱飛威夷文債物怪汙累現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