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鳥名。即布谷。 唐 李白 《荊州樂》:“繅絲憶君頭緒多,撥穀飛鳴奈妾何。”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三·鳲鸠》﹝集解﹞引 陳藏器 曰:“布穀,鳲鳩也。 江 東呼為獲穀,亦曰郭公。北人名撥穀。”參見“ 布穀 ”。
“撥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撥谷”是布谷鳥的古稱或方言表達,常見于文學及曆史文獻中,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具體含義。現代漢語中更常用“布谷”或“杜鵑”等名稱。
撥谷(bō gǔ)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撥和谷。
撥谷的拆分部首如下:
撥:手部(扌),音符(束)。
谷:谷部(谷),音符(瞽)。
撥谷的筆畫總數為10畫。
撥谷來源于中國古代典籍《易經》中的卦名,卦辭中有“初九撥瓊系,貞丈人吉無咎”之句,借用瓊瑤撥動琴弦的意象,表示開始行動。
撥谷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撥穀」。
在古時候,撥谷的寫法與今天略有不同。在漢代以前,撥谷的寫法為「*撥谷*」,表示用手指頭撥弄谷物,主要指稻谷。
以下是一些關于撥谷的例句:
1.他心情低落,需要一種能夠撥谷他的音樂。
2.面對困境,我們必須撥谷自己的勇氣去戰勝它。
撥谷可以組成的詞語有:
1.撥動(bō dòng):用手或其他工具輕輕地推動、晃動。
2.谷地(gǔ dì):地勢低窪、周圍多山的地區。
3.撥浪鼓(bō làng gǔ):一種手持的樂器,通過手指撥動鼓面而發出聲音。
撥谷的近義詞是:撥開(bō kāi)、推開(tuī kāi)。
撥谷的反義詞是:依靠(yī kào)、坐以待斃(zuò yǐ dài b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