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存想的意思、存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存想的解釋

(1).想象;想念。 漢 王充 《論衡·訂鬼》:“凡天地之間有鬼,非人死精神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緻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惑溺》:“ 韓壽 美姿容, 賈充 辟以為掾, 充 每聚會, 賈 女於青璅中看見 壽 ,説之,恒懷存想,發於吟詠。” 唐 杜甫 《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存想青龍秘,騎行白鹿馴。”

(2).思忖、思量。《水浒傳》第二八回:“ 武松 看在眼裡,暫回房裡來坐地了,自存想。”《儒林外史》第一回:“正存想間,隻見遠遠的一個夯漢,挑了一擔食盒來。”

(3).道家謂修真須漸進,一曰齋戒,二曰安處,三曰存想,四曰坐忘,五曰神解。凝心反省,謂之“存想”。見 唐 司馬承祯 《天隱子·漸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存想”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詞義

“存想”由“存”(保存)與“想”(思想)組合而成,核心含義為思念、想象或思量。該詞最早見于漢代王充《論衡·訂鬼》:“凡天地之間有鬼,非人死精神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緻也。”

二、文學與日常語境

  1. 思念與想象
    如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中賈女對韓壽的思慕:“恒懷存想,發於吟詠”;唐代杜甫詩句“存想青龍秘”也體現對事物的深度思考。
  2. 思忖與考量
    明清小說中多用于描述人物内心活動,如《水浒傳》武松的暗自盤算、《儒林外史》王冕的沉思。

三、道家與養生領域

在道教修煉體系中,“存想”被列為修真五步驟之一(齋戒→安處→存想→坐忘→神解),指通過凝心觀想特定意象(如神靈、自然)來調節身心,兼具心理治療與養生功能。唐代司馬承祯《天隱子·漸門》記載此法可助人“滌蕩昏濁,通達神明”。

使用場景建議

需注意,低權威性網頁中提及的“網絡率杆因木馬”等無關内容可忽略。更多例證可參考《論衡》《世說新語》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存想一詞意思:存想(cún xiǎng),是指保留某種思想或心願在心中,不輕易放棄或忘記。 拆分部首和筆畫:存(cún)的部首是子,并且有6畫;想(xiǎng)的部首是心,并且有13畫。 來源:存想這個詞來自于《史記·李将軍列傳》,原文是“存想皆得”,意為保留思想并實現。 繁體:存想的繁體字為「存想」,沒有特别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存想的字形與現在相似,沒有太大變化。 例句:他對未來充滿存想。 組詞:存思(cún sī)、存心(cún xīn)、意想(yì xiǎng)、思念(sī niàn)等。 近義詞:留念、紀念、保留等。 反義詞:舍棄、忘卻、放棄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