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姦命”。違命。《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城濮 之戰, 晉 中軍風于澤,亡大旆之左旃。 祁瞞 奸命,司馬殺之,以徇于諸侯。” 杜預 注:“掌此三事而不脩,為奸軍令。” 陸德明 釋文:“奸,音幹。”《新唐書·史孝章傳》:“ 憲誠 得 魏 ,遷士曹參軍。 孝章 見父( 憲誠 )數奸命,内非之。”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一》:“ 元 時亦輸粟以供 上都 ,其後兼之海運,然當羣衆姦命之時,烽煙四起,運道梗絶,惟有束手就困耳。”
“奸命”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用法區分:
一、現代常用含義(成語用法) 指狡詐奸險之人因自身行為招緻的惡果。 •構成解析:由“奸”(狡詐陰險)與“命”(命運)組合,強調因果報應的必然性。 •使用場景:多用于批判不道德行為,如“他的奸命終将自食其果”,表達對違背道義者的警示。
二、古代文獻含義 指違抗命令的行為,屬曆史用法。 •典籍例證:
補充說明:現代使用中,第一類含義更常見,而第二類多出現在古籍研究或特定曆史語境中。查字典類工具書(如-3)收錄較全面,古籍例證可參考《左傳》等文獻。
奸命(jiān mìng)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奸”和“命”兩個字組成。它的意思是歹毒的命運或者惡劣的宿命。
“奸命”的首字部首是“女”(nü)部,而“命”的首字部首是“口”(kǒu)部。其中,“奸”由5畫組成,而“命”由8畫組成。
“奸命”一詞最早出現在《孟子·盡心上》:“勢成物立,奸命不堅。”意為虛僞的事物容易得到認可,而邪惡的命運卻難以保持穩定。
在繁體字中,“奸命”寫作「奸命」。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本字“奸”有多種寫法,如:“姦”、“戋”等。而“命”字則保持相對穩定的書寫形式。
1. 他的奸命終于得到了報應。
2. 在他的奸命下,他的家人無不深受其害。
3. 許多人相信奸命可以改變,隻要付出努力。
奸詐、命途、奸邪、命令、奸商
惡運、厄運、兇運、不幸命運
良運、好命、吉祥命運、幸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