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檢劾的意思、檢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檢劾的解釋

檢舉彈劾。《新唐書·劉晏傳》:“﹝ 劉晏 ﹞嘗言:‘士有爵祿,則名重於利;吏無榮進,則利重於名。’故檢劾出納,一委士人,吏惟奉行文書而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檢劾”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ǎn hé(注音:ㄐㄧㄢˇ ㄏㄜˊ),其核心含義為檢舉彈劾,主要用于指對官員或個人的過失、違法行為進行揭露和追究責任。

詳細解釋:

  1. 詞義構成

    • “檢”:本義為查驗、約束,如“檢驗”“檢點”,引申為對行為的規範。
    • “劾”:指揭發罪狀,如“彈劾”。
      組合後,“檢劾”強調通過調查揭露問題并追究責任。
  2. 曆史用例
    該詞在古籍中已有應用,如《新唐書·劉晏傳》提到劉晏主張通過“檢劾出納”管理財政,即由士人負責核查彈劾,吏員僅執行文書工作。

  3. 現代用法
    多用于正式語境,指對公職人員或機構違規行為的檢舉和監督,常見于法律、政治等領域。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監察制度或具體案例,可參考《新唐書》等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檢劾

檢劾(jiǎn hé)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木字旁)和 ⻏(白字頭)。它的筆畫數是15畫。檢劾一詞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

來源和繁體

“檢劾”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大傳》中,意為“考查、糾正”。後來,“檢劾”逐漸擴展為指責、彈劾别人的行為,特别是在政治上的指控。繁體字“檢劾”也可以用來表示同樣的意思,隻是字形稍有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人們使用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例如,古代的“檢劾”字可能是由“木字頭”和“白字旁”組成。古代寫法的每一筆都有其獨特的特點,體現着當時的書法風格和文化背景。

例句

1. 這位官員因貪污受到了檢劾。

2. 她提出檢劾他的決定是基于充分的證據。

組詞

檢舉、劾奏、審判、責難、指責、譴責

近義詞

彈劾、控告、責難、指責

反義詞

表揚、贊揚、嘉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