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戰時城上防護身體的欄闆。《三國演義》第九二回:“ 楊陵 在城上撐起懸空闆,倚定護心欄。”
護心欄是古代軍事防禦設施中的一種防護裝置,主要用于城牆上保護士兵的安全。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護心欄指古代戰時城牆上用于防護士兵身體的欄闆裝置,通常為木質或石質結構,設置在城牆邊緣。其核心功能是抵禦敵方攻城時的飛箭、落石等攻擊。
曆史出處與使用場景
《三國演義》第九十二回提到,守城将領楊陵曾“撐起懸空闆,倚定護心欄”,說明其常與懸空闆等設施配合使用。這類裝置在守城戰中可為士兵提供臨時掩體,同時不影響觀察敵情和反擊。
結構與功能特點
• 材質:以木材為主,部分關鍵位置可能包覆鐵皮增強防禦;
• 位置:固定在城牆垛口後方或側翼;
• 設計:高度約齊胸,既能遮擋要害部位,又不妨礙士兵行動。
現代認知與價值
雖然現代已無實物留存,但通過文獻記載可知,這類裝置體現了古代軍事工程中“攻防結合”的智慧,是冷兵器時代城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注:該詞屬于曆史軍事術語,現代多出現在古籍研究或仿古建築場景中。如需更詳盡的古代城防體系資料,可參考《武備志》《守城錄》等典籍。
《護心欄》一詞是指一個心靈的防護欄,用來保護人們心靈的某種物品或方法。它可以是一種信仰、一種藝術形式,或者是被用作情感宣洩的工具。
《護心欄》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扌和木。其中,扌表示手部,木表示木頭。根據《漢字源流字典》的統計,護心欄的總筆畫數為12。
《護心欄》一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追溯。它可能是由民間故事、文學作品或者某個曆史事件中衍生出來的詞彙。
《護心欄》的繁體字為「護心欄」。
在古代,護心欄這個詞的漢字可能有不同的寫法。根據《康熙字典》的古文字解釋,護心欄可以寫作「護心閣」、「護心欄」、「護心架」等。
組詞:護心石、護心香、心靈護衛、心靈撫慰
類似意思的詞彙有心靈寄托、心靈慰藉、撫心法門等。
相反的意義的詞彙有心靈空虛、護心荒蕪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