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内心極其震動。 唐 孟浩然 《送從弟邕下第後尋會稽》詩:“落羽更紛飛,誰能不驚骨。” 宋 陳與義 《别大光》詩:“乾坤日多虞,遊子屢驚骨。”
“驚骨”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īng gǔ,其核心含義是内心極其震動,常用于形容情感或精神受到強烈沖擊的狀态。
詞義解析
文學用例
用法與語境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驚骨是一個形容詞詞語,常用于描述恐怖、懸疑、驚悚等讓人感到極度恐懼的事物或場景。它意味着令人震驚、共鳴至骨髓的可怕或恐怖。
驚骨的拆分部首為「阝」和「骨」,其中「阝」為輔音部首,表示與土地、陰暗等有關的意義;「骨」為本義部首,表示骨頭或與骨骼有關的意義。按照筆畫順序,「驚」總共有11畫,「骨」總共有9畫。
「驚骨」一詞源于古代文學作品,常常被用來形容令人感到極度恐怖的事物。在繁體漢字中,「驚骨」的寫法與簡體一緻。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驚」可能使用「驚」的形式,「骨」則保持不變。
1. 這部恐怖小說真是驚骨之作,我讀完後整夜難以入睡。
2. 火災的現場震撼人心,那殘骸中的慘狀真是令人驚駭到無法形容。
1. 驚恐:形容因受到突如其來的威脅或恐怖場面而感到害怕震驚。
2. 驚魂:形容因突發的恐怖或驚悚事件而引起巨大的震撼。
3. 驚心:形容令人心底發虛,産生極大恐懼或擔憂的情景。
1. 驚悚:形容令人感到恐怖、懸念重重的事物或場景。
2. 恐怖:形容令人感到極度害怕、驚恐的事物或情景。
1. 安穩:形容和平、安甯的狀态,無任何威脅或恐慌。
2. 安詳:形容心境平和安詳,沒有被外界因素所驚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