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地險的意思、地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地險的解釋

(1).大地險阻;地面險阻。《易·坎》:“《彖》曰: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 孔穎達 疏:“言地以山川丘陵而為險也。”《宋書·禮志三》:“地險俗殊,民望絶塞,以為分外,其日久矣。” 清 黃景仁 《鄧家墳寫望》詩:“方今萬裡一,地險安足論!”

(2).指險要之地。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汾水》:“上戴山阜,下臨絶澗,俗謂之為‘ 魯般橋 ’,蓋通古之津隘矣,亦在今之地險也。” 唐 李商隱 《南朝》詩:“地險悠悠天險長, 金陵 王氣應瑤光。” 清 黃遵憲 《乙未二月二十七日公祭沉文肅公祠》詩:“天驕橫肆地險失,坐令蚍蟻鹹無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地險”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自然地理的險阻
    指大地或地面上的險要地形,如山川、丘陵等自然屏障。該釋義源于《易經·坎卦》的彖辭:“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孔穎達在《周易正義》中進一步闡釋:“地以山川丘陵而為險”,強調自然地形對人類活動的阻礙作用。

  2. 戰略上的險要之地
    指軍事或政治意義上的關鍵要地,例如關隘、城池等。如北魏郦道元在《水經注·汾水》中提到“魯般橋”為“通古之津隘”,屬于“地險”;唐代李商隱的《南朝》詩中也以“地險悠悠天險長”形容金陵(今南京)的地理優勢。


二、延伸與應用


三、總結

“地險”既指自然地形本身的險峻,也衍生為對戰略要地的描述,常見于古籍和詩詞中。其核心是通過地理條件反映人類對環境的利用與認知。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或曆史案例,可參考《水經注》《宋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地險(dì xiǎn)是一個由“地”和“險”兩個字組成的詞語。下面來分别解釋一下這兩個字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并介紹一下地險這個詞的來源、繁體字、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地”是表示地面、土地的意思,是一個意義較為廣泛的漢字。它的拆分部首是“土”,總共有5個筆畫,讀音是dì。例如,“地球”、“地面”等詞語都是使用到了字“地”。 “險”是表示危險、困難的意思,是一個表示負面情感的漢字。它的拆分部首是“阝”,總共有8個筆畫,讀音是xiǎn。例如,“危險”、“困難”等詞語中都使用到了字“險”。 地險這個詞的來源較為廣泛,可以用于形容具有危險性的地形,也可以用于形容難以翻越的困難。它也可以指代法律上的地質災害險,用于保護人們的財産免受災害的損失。 在繁體字中,地險寫作“地險”。繁體字通常在台灣、香港等地使用。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地險并沒有什麼特别的改變。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形狀和書寫方式有所變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地險的例句: 1. 這片地勢險惡,非常危險不宜居住。 2. 他勇往直前,不怕任何地險。 與地險相關的組詞有:地形險、地勢險、地質災害險等。 與地險近義詞有:危險、險要、兇險等。 與地險反義詞有:安全、平靜、平安等。 希望以上解釋能夠滿足您的要求,請隨時告訴我是否還有其他需要幫助的地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