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香蒲的意思、香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香蒲的解釋

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稱蒲草。生長在水邊或池沼内。葉狹長,夏季開花,雌雄花穗緊密排列在同一穗軸上,形如蠟燭,有絨毛,可做枕頭心;葉片可編織席子、蒲包、扇子。花粉稱蒲黃,用為止血藥。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龍舟飛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香蒲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特征

香蒲(學名:Typha orientalis)是香蒲科香蒲屬的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植物,俗稱蒲草。其株高通常為1.5-2.5米,根狀莖粗壯呈乳白色,葉片線形、狹長,基部鞘狀抱莖,葉緣具白色膜質。

二、形态與花果

三、分布與生長環境

原産于中國,廣泛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及雲南、廣東等地,亦見于朝鮮、日本等東亞地區。多生于河灘、池沼或淺水區域。

四、實用與藥用價值

  1. 經濟用途:
    • 葉片可編織蒲席、蒲包、扇子;假莖和根狀莖可作蔬菜(如蒲菜)。
    • 纖維用于造紙或制人造棉。
  2. 藥用功能:
    • 花粉(蒲黃)為止血藥,可消炎、涼血;全草入藥可利尿通便、消癰。
    • 《本草綱目》記載其根莖“生啖甘脆”,葉薦席、嫩芽為菹(腌菜)。

五、文化與曆史

香蒲種植曆史悠久,古代用于祭祀坐席的編織,兼具實用與象征意義。其名稱“香蒲”源于植株清香,與菖蒲區分(山南人稱香蒲,菖蒲為“臭蒲”)。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植物學圖鑒或《本草綱目》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香蒲

香蒲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艸”和“甫”。總共有12畫。

香蒲這個詞來源于植物名詞,通常指蘆葦的一種變種,也稱為香蘆。它是一種高大的水生草本植物,莖稈粗壯,葉子細長,直立聳立,有綠色的花序和橢圓形的花穗。在中國南方的湖泊、濕地和河岸等水域中廣泛分布。

在繁體字中,香蒲的字形為「香蒲」,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香蒲的字形與現在略有不同。早期的字形為「薋蒲」,由草字頭的「艸」和甲骨文中描繪的一種水生植物形狀組成。後來的字形演變為「香蒲」,字形結構上與現代一緻。

以下為幾個使用香蒲的例句:

  1. 夏天,湖邊的香蒲吐出了花朵,芳香撲鼻。
  2. 畫家用細蒲為題材,繪制出一幅唯美的畫作。
  3. 這片濕地裡生長了許多香蒲,成為了候鳥們的家園。

以下是一些與香蒲相關的組詞:

以下是一些與香蒲近義詞:

以下是一些與香蒲反義詞:

綜上所述,香蒲是一種水生植物的名稱,具有艸和甫兩個部首,字形有12畫。它在中國南方湖泊、濕地和河岸中廣泛分布,是一種高大的草本植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