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稱蒲草。生長在水邊或池沼内。葉狹長,夏季開花,雌雄花穗緊密排列在同一穗軸上,形如蠟燭,有絨毛,可做枕頭心;葉片可編織席子、蒲包、扇子。花粉稱蒲黃,用為止血藥。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龍舟飛競。”
香蒲的詳細解釋如下:
香蒲(學名:Typha orientalis)是香蒲科香蒲屬的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植物,俗稱蒲草。其株高通常為1.5-2.5米,根狀莖粗壯呈乳白色,葉片線形、狹長,基部鞘狀抱莖,葉緣具白色膜質。
原産于中國,廣泛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及雲南、廣東等地,亦見于朝鮮、日本等東亞地區。多生于河灘、池沼或淺水區域。
香蒲種植曆史悠久,古代用于祭祀坐席的編織,兼具實用與象征意義。其名稱“香蒲”源于植株清香,與菖蒲區分(山南人稱香蒲,菖蒲為“臭蒲”)。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植物學圖鑒或《本草綱目》相關條目。
香蒲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艸”和“甫”。總共有12畫。
香蒲這個詞來源于植物名詞,通常指蘆葦的一種變種,也稱為香蘆。它是一種高大的水生草本植物,莖稈粗壯,葉子細長,直立聳立,有綠色的花序和橢圓形的花穗。在中國南方的湖泊、濕地和河岸等水域中廣泛分布。
在繁體字中,香蒲的字形為「香蒲」,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香蒲的字形與現在略有不同。早期的字形為「薋蒲」,由草字頭的「艸」和甲骨文中描繪的一種水生植物形狀組成。後來的字形演變為「香蒲」,字形結構上與現代一緻。
以下為幾個使用香蒲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與香蒲相關的組詞:
以下是一些與香蒲近義詞:
以下是一些與香蒲反義詞:
綜上所述,香蒲是一種水生植物的名稱,具有艸和甫兩個部首,字形有12畫。它在中國南方湖泊、濕地和河岸中廣泛分布,是一種高大的草本植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