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伯之呼的意思、将伯之呼的詳細解釋
将伯之呼的解釋
指求人幫助。
詞語分解
- 将伯的解釋 《詩·小雅·正月》:“将伯助予。” 毛 傳:“将,請也;伯,長也。” 孔穎達 疏:“請長者助我。”後因以“将伯”稱别人對自己的幫助或向人求助。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連瑣》:“将伯之助,義不敢忘。
- 呼的解釋 呼 ū 喊:呼喊。呼聲。呼籲。呼天號(俹 )地。 喚,叫:呼喚。呼叫。呼應。呼朋引類(招引同類的人,共同做壞事)。 往外出氣,與“吸”相對:呼氣。呼吸。 象聲詞:呼地跳起來。 姓。 吸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将伯之呼”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請求他人幫助或支援。源自古代對“将伯”的呼喚,後引申為求援的委婉表達。
2. 讀音與結構
- 拼音:qiāng bó zhī hū(注意“将”此處讀作“qiāng”,意為“請求”;“伯”指對長者的尊稱)。
- 結構:偏正式成語,通常在句中作賓語使用。
3. 出處與演變
- 最早見于清代文獻,如嚴複《浮生六記》:“餘欲再至靖江,作将伯之呼。”
- 另一出處為劉坤一《書牍·複奎樂峰》:“萬不得已,始為将伯之呼。”
- 部分資料提到《左傳·僖公二十一年》中的典故,但主流考據更傾向清代用例。
4.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表達因困境而求助。例如:
- 高陽《胡雪岩全傳》中:“左爵相向雪岩作将伯之呼,不能不勉力相助。”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描述:“東海登台……徒欲為将伯之呼。”
5. 補充說明
- 近義詞:無直接同義成語,但可結合語境用“求援”“求助”等詞替代。
- 注意:成語中的“将”易誤讀為“jiāng”,需特别注意讀音。
該成語承載了中華文化中含蓄求援的表達方式,常用于強調不得已而尋求幫助的情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将伯之呼的意思
将伯之呼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在危機關頭大聲呼叫或者求助。形容處在困境時尋求幫助或者呼救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将伯之呼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
- 将(jiàng): 部首彳(chì),總筆畫9
- 伯(bó): 部首亻(rén),總筆畫7
- 之(zhī): 部首丿(piě),總筆畫3
- 呼(hū): 部首口(kǒu),總筆畫8
來源
将伯之呼最早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當項羽到達巨鹿城時,看到自己的勢力被劉邦割據,他心情沮喪,于是大聲呼叫讓劉邦派人來抓他。這個故事成為了将伯之呼這個成語的來源。
繁體
繁體字為將伯之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将字可以寫作爿,伯字形狀中間有兩點表示臉頰的胡子。
例句
他在遇到麻煩時大聲将伯之呼,希望有人能來幫助他。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呼伯之危、大呼小叫、大喊大叫。
近義詞:大聲呼喊、求救。
反義詞:默默無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