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傳國的意思、傳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傳國的解釋

古謂帝王傳位給子孫或讓位給他人。《韓非子·說疑》:“若夫轉法易位,全衆傳國,最其病也。”《呂氏春秋·不屈》:“ 魏惠王 謂 惠子 曰:‘上世之有國,必賢者也。今寡人實不若先生,願得傳國。’ 惠子 辭。” 漢 東方朔 《非有先生論》:“傳國子孫,名顯後世。”《漢書·吳芮傳》:“至 孝惠 、 高後 時,封 芮 庶子二人為列侯,傳國數世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傳國(chuán guó)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傳”(傳遞、繼承)與“國”(國家、政權)組合而成,核心含義指将國家政權或象征統治的器物世代傳承。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一、基本釋義

指政權或王位的世襲傳遞,強調統治權在家族或王朝内部的延續性。

例如:“封建時代,帝王希望通過傳國确保江山永固。”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二、文化專指:傳國玉玺

特指中國古代象征皇權的“傳國玉玺”(又稱“傳國玺”)。


三、引申用法

在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重要文化遺産或精神象征的傳承。

例如:“敦煌壁畫是中華民族傳國的藝術瑰寶。”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權威參考依據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2016年出版,收錄規範釋義與常用例證。

  2. 《辭海》(第七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修訂,詳述曆史專有名詞背景。

  3.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版,涵蓋古漢語詞源及引申義。

(注:因權威詞典無公開線上版,此處标注紙質文獻來源,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傳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帝王将國家政權傳給子孫或讓位給他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傳國”指古代帝王通過禅讓或世襲的方式傳遞國家統治權。這一行為既包含家族内部的權力繼承(如父傳子),也涵蓋主動讓位給賢能者(如堯舜禅讓)。

二、曆史典故與文獻依據

  1. 《韓非子·說疑》中提到:“若夫轉法易位,全衆傳國,最其病也”,強調傳國行為可能引發政治動蕩。
  2. 《呂氏春秋·不屈》記載魏惠王欲讓位給惠子,稱“願得傳國”,但惠子推辭,體現了讓位需雙方意願。
  3. 漢代東方朔在《非有先生論》中描述“傳國子孫,名顯後世”,突出世襲制對家族延續的意義。

三、應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描述古代政權更疊的合法性依據,例如:

四、延伸理解

“傳國”不僅涉及權力交接形式,還隱含對政權合法性的文化認同,如“傳國玉玺”作為皇權象征,即源于此概念。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韓非子》《呂氏春秋》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拔叢瘢迹悲東門奔趣駁擊財食骖騑常處幨幌誠貞沉冤莫白怆怛純淑淙泉打換黨課釘螺垡子風令諷谕紛亂感導趕緊工架公沙翰墨筵函請豪駿儉幕劫脅緊縮倦色慷慨款順苦經狼羊同飼吏道領江慄縮闾左漫漭莫桑比克海峽翩妍撲罰蒲桃髻繦系清聽神嶽水堂四路趟土牛屠醢推斷土社徒讬空言微孽窩巢下颚現快纖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