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烏魚的意思、烏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烏魚的解釋

[snakehead] 烏鳢

詳細解釋

(1).魚名。鱧魚的别名,亦名烏鳢,通稱黑魚。身體圓柱形,頭扁口大,有齒,背部灰綠色,腹部灰白色,有黑色斑紋。性兇猛,捕食小魚、蛙等,對淡水養魚業有害。《正字通·魚部》:“鱧,今烏魚。”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鱗四·鳢魚》

(2).魚名。鯔魚的别名。 清 施鴻保 《閩雜記·烏魚》:“鯔魚出海中者, 閩 人謂之烏魚。”

(3).相傳 武王 伐 纣 ,渡 河 ,有白魚躍入舟,又有火化為烏。古人以為祥瑞,見《史記·周本紀》。 漢 王充 《論衡·蔔筮》:“ 周王 伐 紂 ,遇烏魚之瑞。”《三國志·蜀志·先主傳》:“瑞命符應,非人力所緻,昔 周 有烏魚之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烏魚,漢語常用名詞,主要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 動物學指稱:鳢科魚類的統稱(核心義項)

指代鳢科(Channidae)魚類,尤指烏鳢(Channa argus)。該魚體形長而圓筒狀,鱗片細密,體色青褐或烏黑,背鳍、臀鳍延長,口大且具利齒,為兇猛的肉食性淡水魚。其顯著特征是頭部有類似蛇頭的斑紋,故俗稱蛇頭魚或黑魚。烏魚適應性強,具輔助呼吸器官(鰓上器),可離水存活較長時間,在中國南北水域廣泛分布,是重要的經濟食用魚和養殖魚種。

來源依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明确标注“烏魚”即“烏鳢”的通稱;《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在“鳢”詞條下說明烏鳢的别名包括“烏魚”“黑魚”。

二、 方言别稱:不同地域對特定魚類的稱呼

在部分漢語方言區,“烏魚”也用作其他魚類的别稱:

  1. 烏鳢的别稱:此為主要方言用法,與核心義項一緻,流行于全國多地,如四川、江浙等地常稱烏鳢為“烏棒”(川渝)或直接稱“烏魚”。
  2. 鯔魚的别稱: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如福建、台灣),部分方言中将鯔魚(Mugil cephalus,屬鯔科,海水或鹹淡水魚,體背青灰,腹部銀白)稱為“烏魚”,尤其指其魚卵制成的珍貴食材“烏魚子”。

    來源依據:《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收錄了“烏魚”在方言中指代烏鳢和鯔魚的用法;《中國魚類志》等水産文獻亦記載了鯔魚的這一地方性俗稱。

補充說明(文化引申)

“烏魚”一詞在古文獻中亦有出現,如《詩經·小雅·魚麗》毛傳釋“鱧”為一種魚,後世注家常認為即指烏鳢(烏魚),體現了其作為食用魚的曆史悠久。

來源依據:《毛詩正義》對《詩經》的注解;曆代訓诂學著作(如《爾雅義疏》)對魚類名稱的考釋。

(注: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線上詞典網頁鍊接,以上釋義嚴格依據權威紙質版漢語工具書及專業文獻的通行解釋進行概括,确保内容符合原則。)

網絡擴展解釋

“烏魚”是中文中對多種魚類的俗稱,不同語境下所指可能不同,但最常見的解釋如下:

一、主要定義

烏魚通常指黑魚(學名:烏鳢、斑鳢等),屬鲈形目鳢科,是一種淡水肉食性魚類。其特點包括:

二、别名與分類

三、分布與文化

四、其他含義

在部分地區(如福建),烏魚也指鲻魚(一種海水魚),但此用法較少見。

五、實用信息


如需進一步了解烏魚的養殖或菜譜,可參考(食用方法)或(分類詳情)。

别人正在浏覽...

阿輔凹入包辦代替搏手無策部聚廁列長驅徑入昌翔牀杌椿桂德全如醉惡讪方滋未艾改日各位功模逛街诖注聒廳國文號燈鴻都客侯籍昏聩無能僭嫚界筆節上結帳涓浍老婢子連城玉兩宋志傳連七紙陋妄梅山甯日匿影藏形盤飧炮烙敲定青山翠谷揉捏三月二森疏沈祟沈愈水燈説谏殊土罎子往止圍城無塵衣無脊椎動物祥泰響逸險舋亵嫚謝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