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d steps leading up to a imperial palace] 宮殿前的紅色台階及台階上的空地
(1).指宮殿的赤色台階或赤色地面。 漢 張衡 《西京賦》:“右平左墄,青瑣丹墀。”《漢書·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俯視兮丹墀,思君兮履綦。” 顔師古 注引 孟康 曰:“丹墀,赤地也。”《宋書·百官志上》:“殿以胡粉塗壁,畫古賢烈士。以丹朱色地,謂之丹墀。” 唐 李嘉祐 《送王端赴朝》詩:“君承明主意,日日上丹墀。”《說唐》第五七回:“ 叔寶 來到丹墀,山呼萬歲。”
(2).指官府或祠廟的台階。《說嶽全傳》第七回:“旗牌官領命,将五人傳入,到丹墀跪下。”《儒林外史》第三七回:“﹝ 泰伯祠 ﹞三座門。進去一座丹墀。左右兩廊,奉着從祀歷代先賢神位。中間是五間大殿,殿上 泰伯 神位,面前供桌,香爐、燭臺。殿後又一個丹墀,五間大樓。”
丹墀(dān chí)是古代中國建築中的專有名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基本含義與詞源
丹墀指宮殿前用紅色塗飾的台階或地面。“丹”即紅色,“墀”指台階或台階上的空地。這一名稱源于古代宮殿建築中,台階常以朱砂等紅色顔料塗飾,象征尊貴與皇權。
曆史文獻中的出處
在《三國演義》《西京賦》等典籍中均有記載。例如《三國演義》描述“玄德具朝服拜于丹墀”,《西京賦》提及“青瑣丹墀”,均指宮殿前的紅色台階。
象征意義與功能
紅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吉祥、權威,丹墀作為帝王專屬建築元素,體現了皇權的至高無上。同時,丹墀也是舉行重要儀式的場所,如朝拜、祭祀等。
擴展應用場景
除皇宮外,丹墀也用于官府、祠廟等莊重建築的台階,例如南京夫子廟等曆史建築中可見類似形制的台階設計。
現代語境中的使用
現代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描述,例如“立于丹墀之上”比喻身居高位,或借指莊嚴肅穆的場所。
示例引用
《漢書·外戚傳》提到“俯視兮丹墀”,印證其作為宮殿赤色地面的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