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眉瞪眼。發怒的樣子。 梁斌 《播火記》十九:“ 老山頭 一看就生了氣,把燈在炕沿上一戳,立眉豎眼,跳上炕用腳踩。”
“立眉豎眼”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ì méi shù yǎn,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指聳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人怒目相視、态度兇狠 的樣子。常用于表達憤怒或嚴厲的神情,帶有明顯的負面情緒色彩。
文學出處:
該成語最早見于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和馮志的《敵後武工隊》。例如: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8章:“那幾個小子立眉豎眼、七嘴八舌地證明:他就是說了,而且還說過不止一次呢!”
馮志《敵後武工隊》第11章:“警備隊員們被他立眉豎眼地一吆喚,都像夾尾巴狗似的溜逃了。”
其他作品引用:
在梁斌的《播火記》中也有類似用法,如:“老山頭一看就生了氣,把燈在炕沿上一戳,立眉豎眼,跳上炕用腳踩。”
多用于文學描寫或口語中,刻畫人物因不滿、憤怒而表現出的兇惡神情。例如:
“他立眉豎眼地質問對方,吓得衆人不敢出聲。”
該成語通過生動的神态描寫,強化了人物情緒的激烈程度,適用于需要表現沖突或緊張氛圍的語境。
《立眉豎眼》是一個成語,意為憤怒或生氣的樣子。形容人的眉毛豎起,眼神兇惡。
《立眉豎眼》的拆分部首是「立」和「目」,分别表示人物和眼睛。它的總筆畫數為14畫。
《立眉豎眼》出自明代楊慎《三十六計·南山可壞也,鐘鳴于内,morning》。該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的憤怒和氣勢如虹的樣子。
《立眉豎眼》在繁體中的寫法為「立眉竪眼」。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一定的差别。《立眉豎眼》在古代的寫法為「立眉豎目」。
他聽到這個消息後,頓時立眉豎眼,怒不可遏。
憤怒、生氣、怒容、暴跳如雷
和氣、溫和、平靜、和顔悅色
立志、豎起、眉目傳情、豪氣凜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