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畫飾的棺罩。《禮記·喪大記》:“大夫畫帷,二池,不振容,畫荒,火三列,黻三列。” 鄭玄 注:“荒,蒙也。在旁曰帷,在上曰荒,皆所以衣柳也……大夫以上有褚以襯覆棺,乃加帷荒於其上。” 孔穎達 疏:“畫荒者,不為斧而為雲氣也。”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今富者繡墻題湊,中者梓棺楩椁,貧者畫荒衣袍,繒囊緹橐。”
“畫荒”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古代喪葬用具(文獻記載)
指帶有紋飾的棺罩,常見于《禮記》《鹽鐵論》等古籍。例如《禮記·喪大記》提到大夫的喪葬規格:“畫帷,二池……畫荒”,鄭玄注“荒”為覆蓋棺木的罩子,上繪雲氣紋樣而非斧形圖案。漢代《鹽鐵論》也記載不同階層的喪具差異,貧者用“畫荒衣袍”。
現代引申義(創作困境)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成語,形容藝術家缺乏靈感或創作停滞的狀态,如“畫家陷入畫荒”。但此用法未見于古籍,可能是現代語言演變中的新義或誤用。
建議:若在古籍或文史研究中遇到“畫荒”,通常指喪具;若在現代語境中,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指創作困境。可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專業文獻确認具體含義。
《畫荒》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繪畫技藝及造型藝術的發展進入一個停滞不前的狀态,沒有新的創意和靈感。它比喻文學、藝術等創作領域的疲軟與困頓。
《畫荒》這個詞的部首是「⺈」,筆畫數為「10」。
《畫荒》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原文是“畫荒,色衰也”的意思。後來,這個詞作為成語廣泛應用,并且被用來形容各種藝術創作的停滞和衰退。
繁體字中,“畫荒”這個詞仍然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中,「畫荒」這個詞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區别。字形可能稍有差異,但整體上保持一緻。
近年來,由于創作環境的壓力和市場的導向,許多藝術家陷入了畫荒的狀态。
1. 畫癡:指對繪畫特别癡迷的人。
2. 畫謎:指畫作中含有謎題或謎語。
3. 畫龍點睛:比喻在文藝作品中點出最重要、最精彩的一筆。
1. 泾渭分明:形容兩者之間的界限非常明确,沒有交集。
2. 蔚然成風:形容某種風氣或風尚形成且盛行。
3. 日新月異:形容事物發展變化非常快速。
1. 蓬勃發展:形容事物迅速成長、充滿活力。
2. 蓬勃之氣:形容事物擁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發展潛力。
3. 蓬勃起舞:形容事物充滿活力地展示自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