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查點,查看。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袁了凡》:“皆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默默撿點。”
(2).注意約束,使之合乎規矩。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六:“ 唐 以來,皇子不兼師傅官,以子不可為父師也。其後失於撿點,乃有兼者。”
“撿點”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查點、查看
指逐一檢查或清點物品或行為。例如:
中提到“62歲的蔣代雲背着背篼,正打算去山坡上撿點柴火”,這裡的“撿點”指拾取柴火并清點。
注意約束,使之合乎規矩
指規範自身言行或行為,使之符合禮儀或規則。例如:
和均提到“注意約束”,如古籍《老學庵筆記》中“失於撿點”即表示因未約束行為而犯錯。
古漢語通假現象
“撿”在古漢語中常與“檢”通假,因此“撿點”與“檢點”意義相近,均包含檢查、約束的含義(參考)。
成語用法(較少見)
提到“撿點”作為成語時,可表示“勉強湊合或獲取殘缺不全的利益”,但這一用法在其他文獻中較少出現,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用例,可參考《老學庵筆記》或清代《漱華隨筆》。
撿點是一個常用的詞彙,通常指的是隨手拾取一些東西或者從中獲取一些好處、收益。下面将對撿點的詞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介紹。
撿點的意思是隨手拾取一些東西或者從中獲取一些好處、收益。這個詞彙通常用于描述小事或者小利益的獲取,也可以形容偶然的獲得。
撿點的拆分部首是手(扌)和兼(八),共有10個筆畫。
撿點一詞是由動詞“撿”和量詞“點”組成的。撿的本義是指隨手拾取,而點則表示數量之小、程度之輕。因此,“撿點”指的是隨手拾取一點東西。
撿點的繁體字為撿點。
在古時候,撿點的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然而,由于相關資料有限,我們無法确切地知道古代漢字寫法。但基本字義和用法在古代應該是相同的。
1. 他在路上撿了一點錢。 2. 她從市場撿點打折商品,省了一些錢。
1. 撿拾:指撿起、拾取。 2. 撿漏:指找出他人遺漏的東西,或者獲得他人沒有獲得的信息、機會等。 3. 撿寶:指偶然發現寶貴的東西。 4. 撿垃圾:指撿拾廢棄物品。
取得、找到、獲得、收集
丢失、失去、放棄、舍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