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絕的意思、腸絕的詳細解釋
腸絕的解釋
猶腸斷。 唐 溫庭筠 《楊柳枝》詞:“ 宜春苑 外最長條,閑裊春風伴舞腰,正是玉人腸絶處,一渠春水赤欄橋。”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歌》:“ 永新 乃撩鬢舉袂,直奏曼聲,至是廣場寂寂,若無一人,喜者聞之氣勇,愁者聞之腸絶。”
詞語分解
- 腸的解釋 腸 (腸) á 人或動物内髒之一,呈長管形,主管消化和吸收養分,分“大腸”、“小腸”等部:腸子。腸衣。肝腸寸斷。羊腸小道。腦滿腸肥。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 絕的解釋 絕 (絶) é 斷:絕種。絕緣。絕嗣。絕情。絕迹。斷絕。杜絕。滅絕。空前絕後。 盡,窮盡:絕命。絕望。絕境。絕棋。氣絕。 極,極端的:絕妙。絕密。絕壁。絕無僅有。 獨特的,少有的,沒有人能趕上的:絕色
專業解析
"腸絕"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彙,在權威漢語詞典中未見獨立收錄。它屬于古漢語或文學性表達,通常拆解為"腸"與"絕"二字理解其引申義:
-
字義解析
- 腸(腸):本指消化器官,引申指内心情感、思緒,如"愁腸""斷腸"。
- 絕(絕):本義為斷絕、窮盡,引申為極度、到極點。
-
詞義解釋
"腸絕"作為一個短語,形容極度悲痛、哀傷欲絕的情感狀态,字面可理解為"肝腸斷絕",強調悲痛之深重已至生理或心理承受的極限。其核心含義是比喻悲恸至極。
-
文學溯源與用法
該表達多見于古代詩文或仿古文體,用以渲染強烈的悲傷情緒。例如: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記載桓溫入蜀,部屬捕得小猿,母猿沿岸哀號,"行百餘裡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破視其腹中,腸皆寸寸斷。"此典故衍生出"肝腸寸斷"等成語,與"腸絕"意境相通,均喻悲痛至極。
- 唐傳奇《柳毅傳》中龍女傾訴遭遇:"腸斷"一詞多次出現,表達其深重痛苦,與"腸絕"情感強度類似。
- 後世文學作品中,常以"愁腸百結""肝腸寸斷"等表達類似情感,"腸絕"可視為此類表達的一種更極端的變體或濃縮。
"腸絕"是一個具有濃厚文學色彩的古語表達,非現代規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腸"的情感象征與"絕"的程度副詞特性來理解,意為悲痛、哀傷達到了肝腸欲斷、難以承受的極點,屬于對極端痛苦心理狀态的誇張修辭。
來源參考:
- 釋義依據《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對"腸"、"絕"及相關成語(如"肝腸寸斷")的釋義與用例。
- 典故參考: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中華書局點校本);李朝威《柳毅傳》(收錄于《太平廣記》)。
網絡擴展解釋
“腸絕”是一個古典文學中用于表達極度悲傷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拼音:cháng jué
- 含義:形容悲傷到極點,如同肝腸斷裂般痛苦,與“腸斷”同義。
文學出處與用法
- 唐代詩詞:
- 溫庭筠在《楊柳枝》中寫道:“宜春苑外最長條,閑裊春風伴舞腰,正是玉人腸絶處,一渠春水赤欄橋。”此處以“腸絕”刻畫女子面對離别時的哀痛。
- 段安節《樂府雜錄·歌》中描述歌聲感染力時提到:“愁者聞之腸絶”,進一步強化了該詞的情感渲染效果。
相關擴展
- 近義詞:肝腸斷絕、淚迸腸絕(多用于描述生離死别的場景)。
- 文化背景:古代文學常用身體部位的劇烈痛感(如腸斷、魂銷)比喻心理層面的極緻悲痛,這類表達具有鮮明的意象化特征。
“腸絕”是古典詩詞中表達極度悲傷的修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更多例句或研究,可參考《全唐詩》或《樂府雜錄》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參契産牧稱重抽諷愁絶創體代代相傳貸用蹈詠丢眉丢眼兌禽發蒙啓蔽藩捍格目龜主駭沐皓旰紅螺盞黃篾樓花屏戶計胡蔓草火鳥貨求監護焦金流石截面禁掖麳麰斂笑鄰笛朎胧麗天六安茶陸土茂叔沒擺撥怒馬墝垤輕法去危就安三匝沙闆珊瑚頂善女人神華甚者時刻表噬齧食齊水平面素習談辭天極僮錦桐葉戲托領斡流污損鮮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