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戊己之日。 宋 曾敏行 《獨醒雜志》卷六:“魚知丙穴,燕避戊方……戊方,則所謂燕避戊己,鵲避太歲是也。”參見“ 戊己 ”。
關于“戊方”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戊方”指幹支紀日中的戊日和己日,屬于中國古代曆法與五行理論結合的術語。出自宋代曾敏行《獨醒雜志》卷六記載的古代物候現象:"燕避戊方",即燕子會在戊己之日避開築巢等行為。
二、字義分解
三、文獻背景 根據《禮記·月令》等古籍記載,古代将十天幹與五行、方位對應: $$ begin{aligned} text{戊己} &→ text{中央土} text{對應日期} &→ text{季夏之月(農曆六月)} end{aligned} $$ 這種對應關系衍生出"燕避戊己"的物候現象,認為戊己日不宜動土。
四、應用範疇 主要見于:
注:現代漢語中該詞已非常用詞彙,多見于古籍研究和民俗學領域。如需深入了解幹支紀日系統,建議參考《夢溪筆談》《協紀辨方書》等典籍。
《戊方》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五行中的第五位,也是其中的最後一位。在五行中,戊代表土,表示穩定、堅實、柔順的屬性。
《戊方》的部首是戈,并且它由5個筆畫組成。
戊字最早出現在《甲骨文》中,是用來表示支撐、支持、堅固的意思。後來,《說文解字》将“戊”解釋為土策夬。在《易經》中,《戊方》指的是五行中的土。這個詞也可以代表堅實、紮實、有力量。
《戊方》的繁體字是「戊方」。
古時候的《戊方》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其寫法為「巳戈」。
1. 在這次排練中,他的演技表現得戊方高明。
2. 這棵樹根紮得戊方堅固,不容易被風吹倒。
戊戌、戊子、甲戊、戊午。
土、堅實、穩定、堅固。
木、松散、不穩定、脆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