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代官署名。 清 改 明 錦衣衛為銮儀衛,掌乘輿供奉鹵簿儀仗之事。 清 昭梿 《嘯亭雜錄·銮儀衛》:“本朝鑾儀衛相沿 明 錦衣衛之制而不司緝探之事。”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說象》:“象房在 宣武門 内城跟迤西,歸鑾儀衛管理。”
銮儀衛是清朝掌管帝後車駕儀仗的中央機構,其曆史沿革與職能特點可歸納如下:
一、曆史沿革 銮儀衛前身為明代錦衣衛,順治元年(1644年)沿用舊制設立,次年(1645年)更名為銮儀衛。順治五年(1648年)升格為正二品衙門,最終在順治十一年(1654年)形成定制,成為正一品武職機構。
二、核心職能
三、機構特點
該詞在當代語境中偶作成語使用,喻指權貴集團,但此屬引申含義,其本義仍指向清代特定官職系統。
《銮儀衛》是指古代中國的一種儀仗部隊,負責皇帝的慶典、巡視、遊行等活動的護衛。他們以銮儀衛的姓名而得名。
《銮儀衛》的部首拆分為金、人、動
金:表示與金屬、財富相關
人:表示與人物、人類相關
動:表示與動作、行動相關
《銮儀衛》的總筆畫數為13畫。
《銮儀衛》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皇家宮廷。在皇帝的宮廷中,有一支特殊的隊伍負責皇帝的儀仗活動,他們被稱為銮儀衛。這個詞語也常用于描述古代諸侯、王公貴族的儀仗部隊。
《銮儀衛》的繁體寫法為「鑾儀衛」。
《銮儀衛》作為古代漢字,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和書寫風格下,可能有着不同的字體和形态。古時的寫法可能有一定的變化,主要集中在結構和筆畫的細節上。以篆字作為例子,銮字的變體可能是「鑾」,而儀字的變體可能是「義」,衛字的變體可能是「衞」。
1. 皇帝的銮儀衛充滿了威嚴和莊重。
2. 北京故宮中展示着古代銮儀衛的儀仗器械。
銮儀、儀衛
近義詞:王衛、宮衛
反義詞:平民、士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