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後五代的意思、後五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後五代的解釋

宋 以後對 後梁 、 後唐 、 後晉 、 後漢 、 後周 五代的合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後五代"是中國曆史分期中的一個特定術語,指唐朝滅亡後、北宋建立前,在中原地區相繼更替的五個主要王朝及其所處的曆史時期。其核心含義如下:


一、 基本定義與時間範圍

指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至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前,統治中國北方黃河流域核心區域的五個短命王朝及其所涵蓋的53年曆史階段。這五個王朝依次為:

  1. 後梁(907年—923年):朱溫篡唐所建。
  2. 後唐(923年—936年):李存勖滅後梁所建,自視為唐朝延續。
  3. 後晉(936年—947年):石敬瑭借契丹兵滅後唐所建,割讓燕雲十六州。
  4. 後漢(947年—951年):劉知遠趁契丹撤軍所建。
  5. 後周(951年—960年):郭威滅後漢所建,為北宋統一奠定基礎。

來源參考:


二、 曆史背景與時代特征

"後五代"時期是典型的大分裂時代的一部分,其顯著特征包括:

來源參考:


三、 與"五代"概念的辨析

在曆史文獻和現代史學中,"後五代"通常即指代"五代"本身。其前綴"後"主要用于:

來源參考:


四、 曆史意義

"後五代"雖短暫混亂,卻是唐宋變革期的重要環節:

來源參考:


總結

"後五代"特指907-960年間統治中原的五個短命王朝(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及其所代表的分裂動蕩時期。它是理解唐宋之際政治軍事格局劇變、社會經濟發展及民族關系的關鍵曆史階段,與南方"十國"共同構成"五代十國"這一曆史分期概念的核心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

“後五代”是宋以後對中原地區五個連續朝代的統稱,具體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存在于907年至960年之間。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範圍
    “後五代”特指唐朝滅亡後在中原地區相繼建立的五個政權。這一稱謂是宋朝及以後的史學家為區分前代類似名稱(如唐代所稱的梁、陳、齊、周、隋“五代”)而提出的。

  2. 曆史背景

    • 唐朝滅亡後(907年),中國進入分裂割據的“五代十國”時期。
    • 後五代政權均定都于中原核心區域(如開封、洛陽),被視為正統王朝的更替。
  3. 具體朝代與時間線
    | 朝代 | 存在時間 | 開國君主 |
    |---|---|---|
    | 後梁 | 907-923年 | 朱溫 |
    | 後唐 | 923-936年 | 李存勖 |
    | 後晉 | 936-947年 | 石敬瑭 |
    | 後漢 | 947-950年 | 劉知遠 |
    | 後周 | 951-960年 | 郭威 |
    最終由後周将領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結束五代時期。

  4. 與其他概念的區分

    • 前五代:唐代史書中的梁、陳、齊、周、隋,與“後五代”無直接關聯。
    • 十國:同期存在的南方割據政權(如南唐、吳越),未被納入“後五代”範疇。

“後五代”是宋代史家對中原正統政權序列的特定曆史劃分,反映了政權更疊頻繁的短暫時期,為理解唐宋之間的過渡提供關鍵脈絡。

别人正在浏覽...

百君闆鄣邊捍博聞多識猜崄殘軀虿尾銀鈎産殖龀年惡終犯壘奉賀佛力夫娘感激士搿合共貫同條黑風回龍湯虎箓火筆畫嘉種進出口急農糾墨可但科賣臉型龍鐘鸾蓋祿隱綠林大盜綠林強盜面謾末學新進苶靡昵屬披瞽普及版七等氣動瑞葉森麗山道視如糞土率然素晖他媽媽天保九如貼黑金缇萦同朋秃頭委身違制霧翳鄉養狎黠謝連寫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