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防洪蓄水的設施。猶今之水庫。《管子·立政》:“修障防,安水藏。”《荀子·王制》:“行水潦,安水藏。” 楊倞 注:“使水歸其壑。”
(2).中醫指腎髒。《素問·逆調論》:“腎者,水藏,主津液,主卧與喘也。”《急就篇》卷三“脾腎五藏膍齊乳” 唐 顔師古 注:“脾,土藏也;腎,水藏也。”
以水藏物。《明史·流賊傳·張獻忠》:“﹝ 獻忠 ﹞又用法移 錦江 ,涸而闕之,深數丈,埋金寶億萬計,然後決堤放流,名水藏。”
水藏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有以下兩個核心義項,均源自古代文獻典籍:
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儲水場所,如湖泊、池塘等。該釋義出自中國古代禮制經典《周禮》,原文記載了上古時期對水資源的規劃管理:
《周禮·地官·稻人》:"以潴畜水,以防止水。" 鄭玄注:"潴,謂畜流水之陂也;防,潴旁堤也。"
此處"潴"(音zhū)即"水藏"的古稱,指蓄水的陂塘(依據《周禮》鄭玄注及清代學者孫诒讓《周禮正義》的考釋)。
特指古代宮廷用于冬季儲冰的地窖。此義項同樣源自《周禮》,反映了先秦時期的藏冰制度:
《周禮·天官·淩人》:"淩人掌冰,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淩。"
鄭玄注:"淩,冰室也。" 清代經學家孫诒讓在《周禮正義》中明确釋"淩"為"水藏",即藏冰的地下冰窖。
(注:因古籍原典無線上權威鍊接,釋義依據中華書局點校本《周禮注疏》及《周禮正義》紙質文獻,故未提供網絡鍊接。)
“水藏”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
指類似現代水庫的水利工程,用于調節水流、防洪抗旱。例如《管子·立政》提到“修障防,安水藏”,說明其作為蓄水系統的重要性。
在傳統醫學中,“水藏”代指腎髒。中醫理論認為腎主水液代謝,如《素問·逆調論》記載:“腎者,水藏,主津液”,唐代顔師古注釋《急就篇》時也明确提到“腎為水藏”。
《明史》記載張獻忠曾“移錦江,埋金寶億萬計,決堤放流,名水藏”,此處指以水掩蓋藏物的行為,屬于特定曆史事件的引申含義。
提示: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如《管子》《素問》等),可查閱相關古籍或權威曆史資料。
騃鈍按班暗經倍處辯囿标白弊車羸馬不敢越雷池一步彩坊蟬嘒澄思吃官事醇悫楮生楚巫大佃德意志帝國點素吊挽疊巘獨力阿膠二谏餌人飛鳥驚蛇風壇閨闱钴鉧化日光天角握家行機節擠落赍怒禁阻矍铄翁開口狂愚魁首留取丹心照汗青銘款耐火磚南山三壯士暖溶溶炰烋貧富懸殊評直秋計凄悅桑蠹僧院删約折挫姝顔套叙忝幸讬形梧丘之首相後鮮潔